在新加坡,我们看到的沉浸式艺术(immersive art),除了teamLab创作的数字装置具原创性,大多数装置展览讲述艺术家如梵高、弗里达·卡罗的生平故事,不外乎采用360度投影放大作品,现场看不到原作,乏善可陈。

而在澳大利亚珀斯的西澳艺术馆(The Art Gallery of Western Australia),享负盛名的墨尔本街头艺术家罗恩(全名Tyrone‘Rone’Wright,44岁)的“时间·罗恩”(Time·Rone)为沉浸式艺术展览缔造出全新体验。罗恩费时三年,与120人团队,将艺术馆百年建筑Centenary Galleries两层展区的12个房间,如电影场景般营造出时空的废墟,从家具设计到蛛网尘埃均一丝不苟,配合多变的灯光与精心创作的声境,令访客时光穿梭,回到澳洲半世纪以前的一段失落时光,引发怀旧思古情怀。

艺术家罗恩费时三年,与120人团队,将艺术馆百年建筑两层展区的12个房间打造成时空废墟。(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罗恩费时三年,与120人团队,将艺术馆百年建筑两层展区的12个房间打造成时空废墟。(艺术家提供)
《邮件室》与《机房》装置,女性面孔代表废墟中情感不灭。(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邮件室》与《机房》装置,女性面孔代表废墟中情感不灭。(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邮件室》表现信件与明信片被人们遗忘。(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邮件室》表现信件与明信片被人们遗忘。(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报刊社》装置,展示纸媒曾有的辉煌。(黄向京摄)
《报刊社》装置,展示纸媒曾有的辉煌。(黄向京摄)
《机房》装置,细节半真半虚。(黄向京摄)
《机房》装置,细节半真半虚。(黄向京摄)
《钟表室》揭示火车站背后的钟表世界。(艺术家与西澳艺术馆提供)
《钟表室》揭示火车站背后的钟表世界。(艺术家与西澳艺术馆提供)
《打字室》的每台工作桌反映打字员的性情。(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打字室》的每台工作桌反映打字员的性情。(艺术家及西澳艺术馆提供)
《打字室》装置,细节非常逼真。(黄向京摄)
《打字室》装置,细节非常逼真。(黄向京摄)

魔鬼藏在细节里 置身现场方能领略

记者走入第一个装置《工作室》时,不由发出“哇”的一声,在时间凝固的瞬间,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魔鬼藏在细节里。装置比电影棚还要“写实”,蜘蛛网蒙尘的缝纫机发出汽油味,尚未完成的成排白色制服,制服上车缝罗恩与其祖母的名字,角落头有台工人歇息的桌子。《图书馆》书橱高至天花板,旋转楼梯与阳台俱全,木板上充斥纸张、东倒西歪的书本。罗恩费时三个月收集皮革旧书,生产仿古书共8000本,书名则是罗恩过往展览的名称。

所有废弃的空间都会暗藏一张女性脸庞。《后台》装置设在过道走廊上,当眼睛适应黑暗,会发现红色帘幕下,麦克风后面是一桌桌观众席,墙面浮现女性面孔。《邮件室》漫天飞舞的信件明信片,令人联想起木心在《从前慢》中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打字室》的旧式打字机仍可操作,每个工作台的摆设品暗示打字员各自的性情与兴趣。《报刊社》令人恍惚印刷纸媒曾经的辉煌,不由想起那家位于荷兰村,经营了80余年,为了不缩小空间而歇业的杂志报摊。

狭窄的《机房》有纠缠的电线,斑驳的椅子,作台贴着黑白照。《画室》地毯凌乱,画架上是素描画。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与消闲中消磨了时光,在时代永不停歇的列车中所遗何物,而这些遗物堆砌,为何带来无限感伤?

延伸阅读

在流光幻影中 走进卡萝悲壮的艺术人生
在流光幻影中 走进卡萝悲壮的艺术人生

罗恩出身平面设计师,他的装置适合拍照,在Instagram发布,但是必须置身现场才有触动。罗恩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他不喜欢投影式装置,因为缺乏编码,他打造充满微观细节的空间场景,让手机无法捕捉到一切(投影可以),访客必须亲临现场体验。他与造型师Carly Spooner、作曲家Nick Batterham合作,费时百个小时谱成的音乐与灯光投影,渲染出感染力丰沛的情绪氛围。

罗恩自20年前开始创作街头艺术,第一件作品出现在酒吧,后与同道办联展,十年后才有机会办个展。他发现光在画布或墙壁上创作,无法与周围环境互动。他开始进入一些废弃的建筑空间内创作壁画,感觉大有可玩性。尽管其壁画随着建筑被拆而消失,只剩下档案照片记录稍纵即逝的美。

手工创作 只画女性面孔

罗恩在墨尔本佛林德兹街站的装置《时间》取得成功,7个月吸引超过10万名观众。西澳艺术馆馆长柯林·沃克(Colin Walker)看过此展后,邀请罗恩在该馆重新打造新版本。这也是展厅自开幕近20年来首次打造沉浸式体验。

罗恩说:“这不是空间而已,而是被遗弃的物品在讲述故事,关于人际关系、文化与活动。这个奇妙的空间打开了新维度。”他说:“这座大楼是最完美的设定,让我模糊艺术作品与建筑物之间的界线,观众也无法区分艺术与大楼的分野。”

在艺术馆重构废墟时,罗恩须与影视界专业人士合作,以轻盈的道具布景等,营造出朽败的场景。他虽借助科技,但最终场景道具都以手工创作完成,这在当代艺术是少见的。他的壁画在墨尔本、东京、台湾、槟城可看到。

为什么罗恩只画女性面孔?罗恩说,若是参与社区项目,他会画其他人物,但若是个人项目,一定画女性。他感觉同行的壁画倾向男性化,他有一次与同道共同作画,对方画男吸血鬼,罗恩却画了女吸血鬼,认为女性具有同样的力量。他说:“美丽具备力量。当街头颓塌,女性面孔显示了美丽的长存。”

出现在所有房间的女性脸庞以澳洲模特儿Teresa Oman为缪斯,罗恩说,她们不是肖像画,而是代表了该建筑空间的情感力量,仿佛是演员在不同的房间舞台上展示情感的表现力。他视艺术为宗教,说:“空间腐朽破败遭弃,但情感仍在。人类从未离开过,为空间徒留情感。”

酒吧餐饮丰富沉浸式体验

展览之外也和名厨打造沉浸式晚餐体验。(黄向京摄)
展览之外也和名厨打造沉浸式晚餐体验。(黄向京摄)
名厨Guy Grossi设计四道菜色配搭澳洲St Hugo葡萄酒。(黄向京摄)
名厨Guy Grossi设计四道菜色配搭澳洲St Hugo葡萄酒。(黄向京摄)

除展览外,丰富完整的沉浸式体验还涵盖名厨晚餐与酒吧时光。罗恩将他在Burnham Beeches的《帝国》装置带到艺术馆,由意大利餐馆Garum的名厨Guy Grossi设计四道菜色配搭澳洲St Hugo葡萄酒,以及酒吧下酒菜。Guy Grossi看了罗恩的展览很有感触,所设计的菜色依稀回溯往日时光。

展览7月开幕一个月后已吸引5万人次参观,艺术馆将原本三个月的展期延长至2025年2月。

看展须预约门票(time-rone-agwa.com),每人收费(澳元$43.67起,包括晚餐$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