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24 Openbook好书奖上周公布入围名单,新加坡作家、文化奖得主谢裕民以新作《我的游离性遗忘》入围“年度中文创作”。
一共35本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入围“年度中文创作”,谢裕民《我的游离性遗忘》是唯一的新加坡作品。
这次入围台湾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的还有《联合早报》副刊“字食族读书会”讨论过的吴怀晨长诗《神熵之岛》,与马尼尼为长篇小说《故乡无用》。
其他入围作品有:蒋亚妮散文集《土星时间》、黄崇凯小说《反重力》、童伟格难以归类的《拉波德氏乱数》、房慧真散文集《夜游》、王和平诗集《过动公寓》、 谢承谕与苏席瑶合著的《语言学家看剧时在想什么?》、白樵小说《莫斯科的情人》、卧斧小说《FIX2》等。
主办方将于11月29日正午宣布得奖名单。
通过小人物照见大时代
谢裕民的长篇小说《我的游离性遗忘》10月由台湾时报出版社推出。小说主人翁是一位大学教授,因卷入非礼女学生的事件,陷入人生危机。这位研究“鲁迅子弟:马来亚左翼文学研究”的大学教授,其实有个“失踪”的左翼父亲。他对父亲的唯一印象,是一个女人用筷子夹起男人的“缩阳”之画面,使他对性充满阴影。教授想要寻父,可惜母亲已经失智,至于自己的研究,促使他与前马共成员的一次次访谈,竟仿佛成了他弥补遗憾般的另一种寻父模式。
谢裕民2023年也在台湾时报出版社推出《不确定的国家》,回顾新加坡建国历程政治人物的暗流与斗争,时代的偶然与必然,2024年9月夺得新加坡文学奖华文组非虚构类正奖。长篇小说《我的游离性遗忘》以“左二代”追寻父辈左翼渊源,通过小人物照见大时代,与前作可说是一体两面。
书有双重意义值得细究
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谦为《我的游离性遗忘》撰写推荐序时写道:“放在华文文学书写的谱系里,《我的游离性遗忘》有双重意义值得我们细究。首先,小说没有铺展大历史下戏剧性的伤痕、悲情,以及压抑的记忆政治,新加坡历史没那么可歌可泣。尽管对羽翼青年的政治囚禁、流放不乏具体可考的现实案例,但全书却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大的命题。从五四新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冷战时期的反共、非共政策对中国的文化防堵,归侨在新中国或自由中国的遭遇,以及中国输出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新加坡左翼的影响和分裂,甚至天安门事件——林林总总回顾了新加坡在整整数十年的时光里,遭遇左翼中国的各类轨迹线索,甚至更准确的说是左翼、中国、华人三者交缠的复杂脉络,如何影响了一个世代的新加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