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惊喜 字食族读吴怀晨长诗《神熵之岛》

《字食族》第一场读书会,由陈宇昕(左起)主持,引导庄燊磊、李画扬、李彬铭、陈思洁与高静娴讨论吴怀晨的新书《神熵之岛》。(龙国雄摄)
《字食族》第一场读书会,由陈宇昕(左起)主持,引导庄燊磊、李画扬、李彬铭、陈思洁与高静娴讨论吴怀晨的新书《神熵之岛》。(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趁台湾诗人吴怀晨去年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一个学期的驻校作家,《联合早报》副刊《字食族》专栏12月邀请他参加迷你文学营,刺激本地年轻写作者的文字魂。当时他谈到自己的新书已在新加坡驻校期间完成,准备出版。很快的,农历新年期间就在网上读到他新书上架的消息。《字食族》打铁趁热,于4月20日组织读书会,讨论吴怀晨的长诗《神熵之岛》(熵念shāng)。

吴怀晨《神熵之岛》书写台湾岛屿创世神话。(互联网)

一共八位历代《字食族》成员与一位联合学生通讯员参与读书会,由记者本人主持。

吴怀晨这部台湾岛屿史诗巨作显然为本地年轻读者带来巨大的阅读挑战,首先是不习惯竖排繁体,其次是诗人刻意使用生僻文字制造时代距离,且穿插台语与原住民语,对不熟悉台湾原住民文化与台湾殖民史的读者来说,没有做好准备果然会碰到不少障碍。

与现代语言保持距离

《神熵之岛》描述了一个全新的创世神话,地理与自然环境被神格与人格化,歌谣似的文字,时而像诗经明快(“食我鲜肉/戴我獠牙”),时而似楚辞繁复(“风女神蹁跹往心之谷降临,风的话语灌入蹄啮麂鼯的尘土,魂魄由前生的幻想里驰出”),诗人吴怀晨刻意让长诗的创世部分与当今你我的语言保持距离,借此拉出诗意。全诗分四大章——太古、弋猎、西番与释美,共72节。第三、第四章进入殖民历史与当代多元社会融合的部分,相信本地读者能够共鸣。

台湾诗人吴怀晨去年下半年来到新加坡,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华文驻校作家。(档案照)

第八代字食族成员李汶轩对诗人如何为山川河流赋予神格与人格的笔法叹为观止,直呼:“创世之绝妙神乎其神。”

第八代字食族成员黄信谊虽然没有来到读书会现场,但她通过文字指出:“吴怀晨后记提到当代人若心灵充满神话会成为社会的反刍残渣,确实,在如今的文明世界若以神话解释现象,怕不是会被称为愚昧无知,而神话在上古并非神话,是时代的局限性创造出来的事实,我相信存在即是合理,虽有为增添趣味性与传播度夸大的成分所在,在那个时代这些都是有理有据的事实现象。若遗忘神话,许多东西和族群将无法溯源,我认为神话的存在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是脱离不开关系的。”

她也反问现场读书会成员:“你还相信神话吗?”

学生通讯员庄燊磊的答案意味深长:“不相信。但我认为不相信才会让神话更美。因为它是假的所以更真。”

第七代字食族成员李彬铭则认为神话让你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而书写神话这件事本身就具有政治性,关乎话语权。

李彬铭在诗中找到许多惊喜,包括如何断句、叠字(朵朵叶叶株株茂密成木木林林)的使用,反复出现的一些诗句(夜黑缎子旷野地)与词语(舞舞舞)等。

此外,记者认为,原住民语言、台语等的加入,使《神熵之岛》形成更具感染力的混血的诗语言。这些语言特色,我们可以拿来跟新马的语言环境作比较。

第八代字食族成员李画扬说:“如果你喜欢庞大史诗故事,喜欢那种一下子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应该会很喜欢(《神熵之岛》)……你会觉得它好像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你从来没有到过那里,但是你看(诗)的时候又好像人就在那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