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餐随着中国大江南北各式料理的入驻,越来越精彩,它们不一定是新派菜,有些只是本地人不太熟悉。在尝鲜的当儿,也有人怀念久违的香江古早味。记者最近到几家中餐馆尝到好些有特色的菜式。
53道怀旧料理齐汇香宫
香格里拉酒店的香宫今年庆祝53周年,从5月6日至6月9日推出53道怀旧料理。好些记者没有吃过,等于尝新;倒是同桌60岁饭友一看就双眼发亮,有种久违的雀跃。这些都是香宫资深行政总厨张浪然(Daniel Cheung)努力深挖昔日记忆的作品。
爵士汤($48)有故事。1980年代香港名人邓肇坚爵士,经常把汤料拿到香港上环的西苑酒家熬制,后来餐馆征得同意纳入菜肴。食材有海螺肉、花胶和沙参等,最特别是加了蜜瓜。喝不出太多瓜果清甜,但的确是一盅滋补好汤。
另一道太极鸳鸯饭($38),一边淋上洋葱鸡肉番茄酱,另一边是鲜虾青豆白酱;简单的蛋炒饭随即升华,取悦不同喜好的食客,皆大欢喜。带酸的番茄酱比较开胃,但鲜虾青豆更合口味,记者决定两边通吃。
怀旧砵仔糕(三支$12)是红糖、米粉和红豆编织成的市井快乐。说来奇怪,简单食材经过师傅的巧手,竟会传递出不可言喻的甜香和幸福感。
金钱鸡(三件$16)没有鸡肉,是鸡肝、肥肉和瘦肉串一起。四宝鸡扎(两件$12)的腐竹皮内包裹的不只四宝,有鸡肉、鱼鳔、火腿、芋头和香菇。
地址:22 Orange Grove Rd S258350
电话:62134398
在湘遇与家常菜相遇
湘菜最近很火红,阿裕尼地铁站旁新开的“湘遇湖南菜”加入战局。喜欢这个浪漫的名字,地点方便,环境也不错。业者孙君廷本身擅长鲁菜,来新加坡发展多年,从厨师奋斗成老板,开了东北菜、川菜和烧烤餐馆等。这是第七家店,主打湘菜和川菜。
传统湘菜味浓汁厚、油重腴滑、肥润酸辣,“湘遇”为了和本地人初次相遇时就能留下美好印象,减了肥油也去了浓味。价格亲民,酸菜鱼$18.80,牛蛙干锅$28.80,小炒黄牛$16.80。
孙君廷建议空腹先暖胃垫腹,来个松软又不失劲道的葱花卷($1)。接着上桌的菜肴,虽然青红辣椒满满,倒不见得特别辣。口味鸭掌筋($16.80)比较少吃到,鸭掌筋有点像去骨的玻璃鸡脚,但更有嚼劲,肉少皮多,更能吸附酱汁。记者不是很吃得惯,但不失为一道下酒好菜。
猪肝要吃到炒得好的着实不易。爆炒猪肝($12.80)的猪肝切得薄而小,却难得熟度刚好,即使转冷了不会柴硬。肉沫蒸蛋($12.80)很符合湘菜农家小炒的气质,有弹性又光鲜粉嫩,小家碧玉。第一次尝到家常的苦瓜炒冬瓜($9.80),两者不违合,一个苦中带甘,一个吸收酱汁和平衡味道。
地址:71 & 73 Lor 27 Geylang S388191
电话:63200500
陆正兴初探苏式面食
听说百年苏式面馆“陆正兴”来到新加坡,名堂很犀利,记者这个门外汉决定去探店。出发前网搜一下,原来老字号陆正兴创建于康熙年间,上世纪50年代淡出江湖。陆继荣师傅于1995年创建“陆振兴”,2021年和苏州美食作家老凡启动苏式面点“复活工程”,在苏州开了首家“陆正兴”。
牛车水的陆正兴苏式面馆,按说配方和做法是跟着中国本店。汤面有红汤和白汤两种(一碗$6)。白汤的味道和外表一致,清澈淡雅;红汤不辣,是加了肉汁。如果单单喝汤吃面,红汤比较有味道。
用餐当儿,慕名而来的中国食客向服务生反馈面条太软、汤不够鲜?他说在苏州的面条韧而爽的,汤底尝得出鱼鲜。服务生回应,面条硬度按本地口味做了调整。汤底她倒是没多做解释。
“热浇”是另一重头戏,一碗碗的肉或菜,原本以为就配着吃,原来是直接倒进面里拌一拌。鸳鸯鳝($28)是鳝鱼丝和鸭肉丝香味的融合,也有虾仁肉丝($15)。红烧类有牛腩($12)和大排($8.90)。手剥虾仁($11.90)小小的但很甜。
有三款套餐:特色三虾面($38)、蟹粉虾仁($48)和经典秃黄油($48)。另有苏式包点如蟹黄汤包(一个$18)和笋肉包(一个$1.50)。
餐馆采用电子屏幕点餐和自行取餐形式,店面是粉色系的简明风格,跳脱“百年”传统餐馆框框。从料理到用餐体验,对记者来说,都上了一堂课。
地址:50 Smith St S058958
电话:81938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