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剧场的好奇心,久违自主参加一场集体活动,此后“条气顺得多”。
开始的时候,只是偶尔胡思乱想,下一次自我介绍的时候,若不做名片式简介,自己还剩下什么?在职业需求以外,确实也许久没有自我介绍了。它会形成一种熟悉说辞,渐渐成为自我认同——坏的话,就是回声室内自我感觉良好,而我不想那样。
和不定期需要瑜伽课的雷同之处,就是通过四肢活动,松开紧绷的筋骨和打结的思绪。平日依赖脑袋的逻辑分析,穷尽思虑编织一套又一套论述系统,以篇数为单位,以交稿日为周期,又有其后的理性抽离。也许是习惯去寻找和看见不在场的,又或许是怀疑的个性使然。有没有过全然活在当下的时刻?
剧场工作坊需要的。感受呼吸,感受身体和声音,并尝试使用它们——不同于瑜伽的是,它没有规则和指令,没有对错标准,更多是在表达自我的时候,好不好看,好不好玩。
虎度门,听起来像武功名堂,其实拆解为一道表演练习。传统戏台以底景分隔幕前与幕后,出入口即为虎度门。演员本应跨越边界,包括生死、真假和古今,而这道练习想象面前有一道边界,当你跨过去,意味着自己已经准备好粉墨登场。
并不只是肢体行为的表演,那其实是一种心理活动。你等待那一刻的到来,感觉自己准备好了,要只身踏上舞台,迈开步伐跨过去,定格瞬间。再细化动作本身,步伐要足够分量,不轻浮急躁,但也不沉重压抑,只是轻轻地。练习的结尾是想象自己踏进一套模具里,退回原位时不能弄碎模具。
老师给我的意见是脚踏实地。定格的时候如果双脚挨得太近,不免感觉重心不稳,身体是虚浮的。脚踏实地的练习让我重新反思生活方式。虎度门让一个微小动作具有付出和责任的意义,当你决定好了才跨出去,接下来就有了底气。
而团队精神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行为。因为不懂得观察别人,作出反应的话,事情就完不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合作精神是黏合剂。其中一道练习是全员在排练室里跳动,必须把空间填满,但不要重复同样的路线。无声的力量在空气中流动,在没有导师明言的情况下,我们都学着阅读空气。
和身份无关,和成就无关,和年龄资历无关,和政治信仰无关。我们只知道彼此的其中一个名字,以此相称相识。
也许有人不信,艺术和生活应该走得更近,曲高和寡方显艺术性。但下一次我又陷入地铁沙丁鱼群里,就会开始想起那个填满空间的练习。动静之间,都有无声学问,当五官经常被资讯塞满,我们又能不能找到沉默和其中的力量?无论如何,恒常有用太难又不切实际又自视过高,生活其实需要无聊知识。
我们借助室内外的声音尝试即兴后,向宇宙和环境说一声谢谢,把借来的还回去。像一个误闯者,也许带有过度解读,但剧场和自然,两者对我都是新的世界,在观看《幽灵公主》上映高清修复版后体悟更深了:它们让人类个体回到深深的谦卑里。
因为在故事和宇宙面前,我们只是过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