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邻里健身角落,或TikTok看过他。魏献国(75岁)看似毫不费力地连做30下引体向上(pull-up),接着做60下伏地挺身(push-up)(有时甚至做到90下),最后再以数下暴力上杠(muscle-up,又称肌肉向上)做个漂亮的结尾。和很多同龄人及年轻人相比,他的肌肉质量、体能水平都更好。
魏献国原籍中国福建泉州,20多岁去香港谋生,41岁移居本地,随后成为新加坡公民。退休前的他是技术纯熟的倒模师,在金饰公司负责熔解金子再倒模。
11年前,他加入“乐龄健身团”Team Strong Silvers,经常受邀到全岛各社区参加义务活动,宣扬活跃乐龄的生活态度。他们最近参与的包括:圣路加医院(St Luke’s Hospital)为低收入患者举办的年度筹款活动(有意捐赠可上网:giving.sg/donate/campaign/gosilversg),下个月的国庆庆典也会看到他们的表演。
为了鼓励其他人健身,魏献国三年前创设了TikTok账号(@ngaihinkwok),不时分享自己的健身视频,其中一个和年轻人进行PK的视频点赞超过3200个,播放次数超过17万9500次。
魏献国强调:健康就是快乐,年龄大了更要积极通过运动和均衡饮食保持身心健康,“能自由自在到处走动,我就很快乐了。”
如何锻炼体能?
答:在香港生活时,主要是多跑步、多走路。来到新加坡后,发现到处都有健身角落,每次走过就会练习一下,起初只能做两三下引体向上,做多了就会进步,50岁时已经可以做30下。我也练习暴力上杠,以及七八种不一样的伏地挺身。总之有时间就练,尽量多做几次就对了。
下雨的话就在家里客厅练习,我很少去健身房,因为觉得准备毛巾和衣服很麻烦。我也不做举重,因为肌肉练到太大,体重会增加,其实更难做引体向上。
如果一开始连一次的引体向上都做不到,就从垂直悬挂(dead hang)开始练习。此外,可从高度较低的单杠练起(又称身体划船或body row):找一条高度大约在腰部的单杠,脚跟着地,挺胸收腹,拉起上身。
除了引体向上和伏地挺身,还做哪些运动?
答:过去住在马林百列,当时会去东海岸公园游海泳,就是沿着岸边来回地游。
搬家后比较少游泳,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远足、骑行和爬楼梯。我每周两三次会去麦里芝蓄水池,天没亮就开始走。过去会在麦里芝跑步,但10年前腰椎受伤后就改成步行。骑行是两周一次,可能从大巴窑骑去樟宜和榜鹅,自己一个人慢慢骑五六个小时,累了就休息,坐下来吃点东西再继续。
爬楼梯是每个月一次,我用9分钟从一楼爬到40层楼,希望到了80岁我还能这么做。
退休后有更多时间做运动,我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我在11年前第一次退休,但几年后就回去工作,因为本地不容易请到倒模师。几个月前,我刚刚“二度退休”,很庆幸自己还有能力到处趴趴走,也没有三高问题,不必服药。虽然不像以前强壮,但至少退化得比较慢。
经常运动会否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答:其实不会,只要做足暖身就可以了。做任何运动前一定要花时间做拉伸动作,把肌肉唤醒。我最近就是因为忽略了暖身,而在使用握力棒锻炼臂力时拉伤肌肉。
另一次受伤是骑脚踏车时出了意外,当时从贝雅士蓄水池骑去大巴窑时被汽车撞到,锁骨骨折加上内部出血,很痛很辛苦。康复期间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我坚持走路,感觉疼痛就休息一下,但不能完全不活动。
有特别吃蛋白粉或补品吗?
答:我不吃保健品,不吃蛋白粉,番薯粉倒是吃了不少(笑)。我常吃番薯,偶尔也会吃卤猪脚和三层肉,但每次最多吃一两块。好吃的东西很多,但为了健康还是不要吃过量比较好。我也建议朋友少喝酒。
几年前做体检时发现胆固醇略高,医生给了我半年时间改善饮食,后来就降下来,并一直保持正常。
如果体力不佳或行动不便,要怎么开始运动?
答:先走路吧!慢慢开始走,太急容易受伤,循序渐进就可以了。此外可以找谈得来的朋友或其他运动爱好者一起做运动。
行动不便或是以轮椅代步,那就练习上半身的动作。有些运动坐着也可以练习,总之脚不能动就动手,手不能动就动脚。
不喜欢运动的人,要如何找到持续运动的动力?
答: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做运动,也可以通过运动交朋友,例如:我在健身角落健身时,常会有人和我聊天,就交个朋友,一边运动一边“倾偈”(广东话,即谈天)。多做运动,晚上会比较好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