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更早评估一个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就能更快拟定对策,预防效果更佳。好消息是,研究员最近发现,除了“坏”胆固醇,验血报告的另外两个指标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未来30年的心脏病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员利用美国的女性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万8000名成人女性的三个指标:“坏”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脂蛋白(a)(lipoprotein (a))的高低值,并把她们分成五组。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血管炎症指标,脂蛋白(a)则是一种在肝脏合成,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脂蛋白(a)的水平接近九成是由基因決定,不会受年龄或饮食的影响。
结果发现,相较于同个指标的最低值组别: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的女性,在未来30年内患上重大心血管疾患的风险高出70%;
“坏”胆固醇最高的女性,风险高出36%;
脂蛋白(a)最高的女性,风险高出33%。
如果三个指标都偏高,患上重大心血管疾患以及中风的风险,会比只有一个或两个指标偏高的族群更显著。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Paul Ridker医生是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心主任,他认为今后除了着重改善生活方式(戒烟,运动与健康饮食),预防方案也必须针对炎症以及脂蛋白(a),而不只是“坏”胆固醇。“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照顾,我们必须广泛测量炎症指数、胆固醇以及脂蛋白(a)。”
上述研究报告在8月31日刊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简称NEJM),也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