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虽然属于自然过程,但一些人对身体变化难免感到不安,并存有误解。
《今日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Today)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指出,预计2000年至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从11%增长至22%。人们寿命不断延长,证实一些身体衰老状态可通过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加以改善,优化身心灵,让黄金年华更璀璨。
误区①:身体衰老不可避免。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可能出现磨损。然而,衰老并不一定无法逆转。研究表明,保持健康饮食、拥有活跃社交生活,以及保持积极心态,有助减缓与衰老相关的身体衰退。
《今日医学新闻》一项针对中国老年群体的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对衰老的态度如何影响死亡风险。调查结果显示,对衰老自我认知有更积极的态度,与死亡风险降低存在关联。这也说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参与度,对延缓衰老起着积极作用。
误区②:老年人应避免运动。
一些人认为年纪大了,锻炼已无意义,好处也不明显。但研究发现,年龄越大,保持锻炼和活跃生活可维持心血管代谢功能和大脑健康。《英国公开运动与运动医学杂志》(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一项研究将451名老年人分为三组:
·第一组,进行为期一年的高强度抗阻训练;
·第二组,进行相同时间的中等强度训练;
·第三组,未进行锻炼。
研究显示,第一组老年人的肌肉力量维持能力优于其他组别,即使在初始研究结束四年后,仍保持这一优势。相关证据表明,规律运动可降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其他类型失智症的风险。
误区③:老年人需要较少或较多睡眠。
老年人爱睡午觉、习惯早起,这些刻板印象导致人们对年长者的睡眠时间有所误解。
如果一个人的生物钟节律紊乱,可能影响其他生理方面,如干扰调节睡眠的激素水平。老年常见疾病如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不适,会对入睡或维持睡眠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力衰竭等也可能使睡眠变得更加困难。
老年人常须要服用多种药物,根据研究,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部分利尿剂等可能影响睡眠。
误区④: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变得迟缓。
根据世卫数据,患失智症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英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数据显示,60至64岁人群中,晚发性失智症的患病率为0.9%;65至69岁人群为1.7%;70至74岁人群则是3%,但并非年老就会失智。在美国,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则约有10%会有失智症。
失智症者通常先经历认知功能下降,但并非所有认知下降者都会发展为失智症。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全国研究发现,美国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22%存在轻度认知障碍。2024年,《柳叶刀》提出识别14个可改善的失智症和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身体活动水平、吸烟与习惯、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听力损失、视力损失以及抑郁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