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陪孙儿预习课文,读到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重温古人在中秋夜不同的际遇。原本是美好的中秋夜,诗人却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与亲人相聚,因挂念担忧亲人的安危,笼罩在思念与悲凉中,令人不胜唏嘘。

中秋节是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轮圆月象征家庭团圆美满,寓意深远。通过这两篇诗篇,勾起儿时在乡村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是一个热闹、温馨的节日。月上树梢,溶溶的月光洒在亚答屋前的草地上。月亮好像在树顶上,天真的我以为只要架上一把梯子,爬上树就可以摸到月亮了。

一家人祭拜月娘

妈妈和二婶在五脚基上摆设桌子,张罗着祭拜的物品,摆放就绪,爸爸、二叔虔诚地拜“月娘”。大人拜祭完毕,轮到我们10个堂兄弟姐妹轮流拜。大人还耳提面命,叮嘱我们千万不可对着月娘指指点点,不然月娘会下来割我们的耳朵。年幼的我听了还挺害怕的,因为我的耳朵后面有时候会烂,心想可能就是曾经指过月娘,对月亮不尊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