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游客或本地人,甘榜格南与武吉士都值得一再重游,特别是全新的考古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ArCH Square11月1日正式开放之后。
中心坐落在惹兰苏丹(Jln Sultan)125号的一栋两层楼店屋内,一楼主要用于文物展及考古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工作坊;二楼提供空间,用于举办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企业和创业者的各类活动。中心开放时间是星期三至五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周末上午10时至傍晚6时(星期一和二休息)。公众可免费参观,部分活动收费,欲知活动详情可留意官方IG(@archsquaresg)。
目前,一楼展品包括闽南传统手工彩绘灯笼,以及2017年至2018年在乌敏岛西端(Tanjong Tajam)考察时出土的一系列石器、刀具及陶器碎片——这些距今约3000多年的文物提醒我们,小小岛国的历史远早于1819年。学校里,历史教科书往往把莱佛士视为新加坡开埠者,但早在那之前,岛上的人们已经开始编写自己的故事,时代的印记不应该被淡忘。
古老街区相遇彩色壁画
离开ArCH Square,前往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距离仅350米,步行只需五分钟,但步伐太快就浪费了沿途的风景。
甘榜格南(Kampong Gelam)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街区之一,“kampong”即“乡村”,“gelam”指这一带常见的“格南树”(长叶千层树)。这里的精彩层层叠叠,建议不必每一步都照着地图走,随心钻入小路,随性转弯,调转方向,绝对更富乐趣。注意沿途设计精美的告示牌,上面的详细说明能让你更了解街区的文化和历史。
日本朋友早前在本地转机时,只有不到24小时的空档。准备前往欧洲旅行的她,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在甘榜格南逛了一个下午,乐此不疲:与色彩鲜艳的壁画不期而遇,热了就买杯冷拉茶(teh tarik)边走边喝,形形色色富有马来或中东风情的小店,单是从店外经过就能欣赏一场视觉飨宴,要买手信也有诸多选择......这一带还有许多获得清真认证的糕点店和各式餐馆,选择困难是最大挑战。
有意走进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回教堂之一: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记得留意参观时间(星期六至四,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或下午2时至4时)。堂皇的苏丹回教堂在1824年落成,1975年被列为受保留国家古迹。
吸引大量游客的哈芝巷,近年让人感觉偏向绅士化(gentrification),惹兰苏丹和亚拉街(Arab Street)之间看似错综复杂的小路隐藏更多惊喜,走起来也比较舒服。
多元宗教建筑各美其美
接着往武吉士地铁站方向前进,途中会经过经典装饰主义(art deco)设计风格的侨福广场(Parkview Square)。大厦内的Atlas酒吧吸引许多人慕名前往,但中央广场同样吸引人——这里向公众开放,可免费欣赏多件雕塑作品。
最后,我们将目光转向这一带的其他宗教建筑:建于1884年的四马路观音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距观音堂仅数步之遥的克里斯南印度庙(Sri Krishnan Temple),建于1870年,是本地受保留建筑;而毗邻国家设计中心(National Design Centre)的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是我国最早创立的天主教堂之一,2005年成为国家古迹。
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无论信仰哪个宗教,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看到回教堂、天主教堂、观音堂和印度庙和谐共处,皆是我们不应视为理所当然的福气。
征求回忆路线
岛国拆建的速度让人措手不及,记忆中的街区或许渐渐被淡忘。《步出所料》欢迎你分享手绘地图与故事,告诉大家哪个街区让你忍不住放慢脚步。
请电邮记者(yingzhen@sph.com.sg),或把你绘制的地图和联络资料邮寄到:▲早报副刊编辑室陈映蓁收,SPH Media,1000 Toa Payoh North S31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