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国青年聚首本地 “取经”打击走私野生动物 

国家公园局研究员杨德荣博士(右一),向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区域青年研讨会与会者介绍不同种类的穿山甲鳞片。辨别野生动物样本是查获和打击野生动物走私的重要一步。(蔡家增摄)
国家公园局研究员杨德荣博士(右一),向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区域青年研讨会与会者介绍不同种类的穿山甲鳞片。辨别野生动物样本是查获和打击野生动物走私的重要一步。(蔡家增摄)

字体大小:

不到10秒钟,一只黑色拉布拉多猎犬便从一地十几个包裹中,找到了里头有犀牛角的那一个,博得掌声一片。

这可不是参观驯兽表演,而是来自东南亚的30多名年轻环保工作者,在野生动植物法证中心内认真观摩国家公园局K9小组的嗅探犬,如何迅速判断是否藏有走私野生动物。

新加坡公园局K9小组嗅探犬Pablo今年四岁,可在数秒内从10多个包裹中嗅出犀牛角。( 蔡家增摄)

我国去年破获超过30起走私野生动物或宠物案件;上月,涉及20个犀牛角的本地最大犀牛角走私案也被宣判。为了提高年轻人对此类跨国案件的意识,公园局于星期天(2月25日)举行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区域青年研讨会上,特别增设了嗅探犬等演示项目。

环境卫生学院研究人员施诗(21岁)今年已是第二次参加研讨会,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她非常高兴能看到新加坡嗅探犬极其“享受”地为人类提供安检服务,但对野生动物走私现状却感到不安。

“看到人类为了赚钱,杀害大量穿山甲和犀牛等动物,让我感到很难过,虽然今天看的边检措施令人鼓舞,但我更希望看到有效阻止杀戮野生动物的方法。”

除了见证嗅探犬的演示,施诗和她的同伴们还在研讨会的一个工作坊亲手触摸了穿山甲鳞片,听取公园局工作人员讲解如何对野生动物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和归类,甚至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充当了一回边检人员对走私野生动物进行取样、记录以及上报的完整过程。

公园局野生动植物贸易处长谢仁慧在受访时指出,虽然新加坡并不是走私野生动物的源头,但却时常成为穿山甲鳞片、象牙等野生动物商品的走私途经地。

“我们通过对走私野生动物样本进行基因检测等科学分析,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性质和来源,从而为国际合作打击走私做出贡献。”

谢仁慧认为,研讨会可让各国更好地了解打击走私行为如今所面临的挑战,毕竟,现在的犯罪团伙变得越来越狡猾,当局也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我们希望,与会者通过参加活动建立友谊,回国后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能在各自国家派上用场,有效打击和遏制跨国犯罪。”

此次研讨会共吸引了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15个国家的300多名18岁至35岁青年参与,为该活动2022年创办以来最多。2013年,联合国将每年3月3日宣布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以纪念1973年3月3日正式通过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印尼海洋生物保护组织Elasmobranch Project Indonesia创办人法基(Faqih Alghozali,28岁)认为新加坡此次研讨会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提出了建议。

“相比陆地野生动物,海洋动物没有国界之分,保护工作的难度也更大。我希望今后研讨会可以包括更多鲨鱼、珊瑚等海洋生物,进一步扩大研讨会的意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