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设立第二处无人机飞行区,为更多无人机爱好者,特别是学生和新手,提供可以安全放飞无人机的空域。
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星期六(7月6日)正式为杜佛路的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ircraft,简称无人机)飞行区揭幕。
这是由新加坡民航局和新加坡空军部队、公用事业局、市区重建局及土地管理局合作推出的第二处无人机飞行区,位于新加坡理工学院对面的华伦高尔夫球场旧址,占地约0.6公顷。飞行区内也设有桌椅,方便爱好者交流及调试无人机。
与2022年7月设立、涵盖大面积水域的班丹蓄水池无人机飞行区相比,杜佛路的飞行区都位于陆地之上,便于放飞和拾取无人机,更方便新手练习,也可用于放飞固定翼无人机(fixed wing unmanned aircraft)。
这个地点邻近新加坡理工学院和杜佛阁国际学校(Dover Court International School)等教育机构,也为青少年提供接触无人机、参与活动的机会。
新加坡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莫延(20岁)受访时说,新的飞行区紧邻学校,相信会为学生试飞无人机课业项目提供极大便利。
“无人机飞行从来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地调试,才能得到最佳结果。”
民航局也与新加坡童子军协会合作,开设综合无人机飞行项目。徐芳达星期六为36名完成该项目的童子军,颁发童子军无人机飞行勋章。勋章还特别利用无人机运送,空投至颁奖场合。
此外,民航局与人民协会合作,为杜佛区居民开设无人机工作坊并设立爱好者俱乐部,并与新加坡无人机足球协会(Association of Drone Soccer Singapore)合作,将飞行区作为训练场地,推广这项新式竞技活动。
当局与业界合作 完善无人机管理
本地无人机飞行活动近年来愈发流行。自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月有75名无人机飞行者使用班丹蓄水池无人机飞行区,民航局也在飞行区举办了12次工坊活动,吸引了139名学生和附近居民参与。
民航局注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本地共有2万4176架注册无人机,其中今年首三个月就有3785架新注册的无人机,超过2023年全年的增长量。
无人机灯光秀近期也成为热门活动。徐芳达在飞行区揭幕仪式上宣布,民航局7月6日起不再要求无人机灯光秀业者为每架参与演出的无人机进行注册,而是以演出场次为单位来申请并缴费,大幅降低业者成本、简化监管流程。
以使用1000架无人机进行的表演为例,原本业者须以每架25元的价格为所有无人机注册,并支付每场表演120元的申请费用,总额可高达2万5120元;规则修改后,业者只须支付首场500元、后续相同表演每场425元的申请费用。
此外,当局在今年2月调整规定,允许持有无人机飞行准证者在道路上方飞行无人机,无需在过路前降落、过路后再次放飞。
徐芳达说,上述两项改变都体现政府监管部门与业界合作沟通的重要,因为业界更清楚条规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善,但不像政府部门一样有修改条规的权力。
须遵守放飞无人机规定
民航局也设立多处标识,提醒爱好者在飞行区内须遵守放飞无人机的相关规定,如须注册自重250克以上的无人机,放飞时保持无人机在视线范围,以及飞行高度不可超过200英尺(约61米)等。
杜佛路的无人机飞行区将运营至2025年6月,民航局会适时检讨飞行区的成效。公众也可加入民航局设立的Telegram群组“UA Flying Areas”,了解两处无人机飞行区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