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公众若要向警方报案,可借助与聊天机器人对话来完成报案手续。
这是内政科技局正在探讨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内政团队能力的计划之一。
内政科技局局长曾灿(50岁)自五年前上任以来,日前首次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联访。他指出,自助警务亭固然节省人力,但对较年长或对电脑不熟悉的公众来说,要自行输入报案资料,或上载相关照片或录像,有一定的难度。内政科技局深知自助警务亭的局限,因此正在探讨如何运用人工智能,通过聊天机器人协助报案者完成报案,进一步提升效率和体验。
未来报案时,公众可通过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完成报案,公众仅须再次确认报案内容。整个报案过程将变得更简易方便。
曾灿在访问中谈及内政科技局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掌握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达成三个目的,即提升公众体验、内政团队人员的生产力,以及帮助内政团队人员达成使命。
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并投资培养科学与科技领域的未来人才,确保开发的科技方案切合前线人员实际运作的需求,于2019年成立的内政科技局,在过去五年致力于与不同内政机构与伙伴合作,推出不同新科技,提升内政团队能力。
除了探讨以人工智能辅助报案,曾灿也在访谈中说,由于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得查阅大量闭路电视画面,当局因此也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和视频分析技术,让执法人员也能通过聊天机器人更快找出相关的画面,加速整个调查过程。
内政科技局在6月推出人工智能运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运用,内政科技局在6月推出人工智能运动(HTX AI Movement),希望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案或提升能力。
“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员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最终目标是将人工智能推广到所有内政团队机构。内政科技局打算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提升和培训大约500人,也就是内政科技局约四分之一员工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他分享说,内政科技局也将聘请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人才,其中包括数据工程师、产品经理和硬件工程师等,未来三年也将投入约400万元,重点进行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研发工作。“我们的目的是希望缩短研发过程,例如从起步到完成的时间从几年缩短至几个月。”
曾灿指出,早在近期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之前,不同的内政团队就已推出超过100个涉及人工智能的项目。在移民与关卡局的新通关程序中,自动通关时采用的生物认证程序的背后,就包含了人工智能技术。
尽管之前区块链和元宇宙曾引起风潮,但曾灿认为,这次的人工智能风潮不同,因此才决定推出人工智能运动。“我们将其视为横向推动者,可以加速推动不同事物的发展”。
他指出,在推出人工智能科技时,当局会通过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某项科技的能力和局限是什么。“我们会让有关人员慢慢习惯和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而不是一下子就要他们完全掌握。例如,采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可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他们完成草稿,必要时也可立即修改。”
决策时要有人把关
谈到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会否有朝一日取代人力时,曾灿以打字机为例说,打字机在问世之初,不少人都认为它很先进,但电脑的出现却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我不觉得任何人应该感受到威胁。我们或许应该关注的是,那些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人,效率是否因此提升?重要的是我们得不断接受培训,充实自己,而且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强调说,虽然当局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不同的科技来提升效率,但在作决策的时候,还是一定得有人把关,“任何一个决策或决定,背后必定少不了‘人’的参与,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