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课成绩最差,到艺术专业硕士毕业,张慧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绘画。每当人生遭遇挫折时,她都会拿起画笔,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45岁的自由画家张慧丽,常带着一个速写本,和一支能画出红橙黄绿蓝渐变色的彩色铅笔,游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记录下那里的建筑风貌和人文景观。缤纷的彩铅不仅勾勒出新加坡的独特魅力,也装点了她的生活。
年少时,张慧丽总认为美术是自己最不擅长的科目,甚至觉得弟弟和父亲都比自己更有艺术天赋。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她不断练习绘画技巧。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植物学荣誉学位毕业后,她意识到内心里热爱绘画的种子已生根发芽。于是,她到南洋艺术学院进修美术,随后又赴澳大利亚修读工作室艺术硕士文凭。此后十几年里,她一直怀着这份热忱,通过教画维持生计。
然而,2013年的一次手术,给张慧丽的人生带来重创。她说:“手术之后,我的手连筷子都拿不了,更别说拿笔画画了。我的手废了,生活该怎么办?”
她像年少时挑战自己一样,又一次迎难而上,用十字绣锻炼手部肌肉和灵敏度,直到重新拿起画笔。
机缘巧合下,她发现了一支多色的彩色铅笔。“我不像别人那样,用轻重来画出层次,而是用颜色作画,不用频繁换笔,也很少使用橡皮擦。每次拉线时,我都不知道会画出什么颜色来,就像生活一样。”
张慧丽会买很多的笔,在速写时遇到感兴趣的小朋友,就会把笔送给他们,播撒艺术的种子。她也教学生画画,但从不教应考的学生。她说,绘画是生活,新加坡人太忙碌了,人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