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购物袋收费制去年7月生效以来,大型连锁超市一次用购物袋用量锐减七八成。国家环境局的最新调查也显示,超过九成公众会自备环保购物袋。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星期五(8月30日)为平价超市城市广场(City Square Mall)分店主持推介仪式时,透露上述数据。

许连碹说,环境局在近期展开的调查中访问约1000名公众,发现超过九成的人会自备环保购物袋,比率远高于收费条例实施前的61%。公众每次去超市使用的一次用塑料袋,平均数量也从三个减少到一个。

塑料袋收费促公众减少 使用一次用物品和塑料

调查也显示,除了少用塑料袋,超过三分之一受访公众认为,塑料袋收费促使他们减少使用其他一次用物品和塑料。

许连碹说:“这说明我们的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正在提高,也在行为上做出巨大改变。”她也指出,超市不只是一个零售空间,也能为推动永续发展发挥强大的作用。

延伸阅读

绿动新加坡推出逾360个活动 鼓励全民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绿动新加坡推出逾360个活动 鼓励全民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调查:本地越来越多人自备购物袋 婴儿潮世代比率最高
调查:本地越来越多人自备购物袋 婴儿潮世代比率最高

自实施购物袋收费以来,平价超市的塑料袋用量已减少约77%。去年下半年,平价超市提供的一次用塑料袋数量同比减少1亿4200万个。

除了减少塑料垃圾,平价集团也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食物浪费。通过“丑陋果蔬”计划(IMperfect Fellas),平价去年售出超过72万包有瑕疵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超过940吨瑕疵水果被浪费。

位于城市广场的平价超市在经过两个月的翻新后星期五重新开业,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前来购物和参观。

新超市翻新后 碳足迹比普通平价超市低

配合购物中心的绿色环保概念,翻新后的超市也是全岛最可持续的平价超市;虽然占地2万4000平方英尺,碳足迹却比普通的平价超市还低。

为促进循环利用,一次用购物袋都换成由30%废弃塑料制作的购物袋,桌面也用废弃的筷子制作。平价集团旗下所有翻新过的门店,也会配备二氧化碳制冷剂,减少制冷剂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超市还设有本地环保品牌Bio-Home的补充站,消费者可以自带容器,直接补充洗手液、洗洁精等家庭清洁用品。

居民何伟芳(65岁,退休人士)认为补充站很新奇,也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我家里本来就有很多空瓶,下次买洗洁精就可以带一些过来,这样连补充装(refill pack)的塑料都可以省去。”

不过,补充站只提供Bio-Home品牌的产品,居民杰米·玛丽(Jamie Marie Sta Maria,35岁)说,她仍会选择熟悉的牌子。

除了环保措施,为推进社会的永续发展,超市也从本地农场引进超过150种新鲜食品,包括菠菜、生菜、鸡蛋和鱼。这些农产品会在24小时内从农场运输到店内。

居民黄新钊(76岁,退休人士)说:“如果本地农场的产品更新鲜、更便宜,那我肯定会支持。”

新超市也会实行“零食物浪费”措施,店里产生的食物垃圾会放入购物中心的食物垃圾处理机,转化为灰水流入下水道,避免食物垃圾进入埋置场。

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平价集团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店内展开永续发展教育计划,如在墙面和展示柜上贴一些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