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星期五了。泡一杯咖啡,听《联合早报》播客《茶水间三问》畅聊天下事。
主持人吴婉君每周提出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解说新加坡海内外的热点话题。从新加坡新闻事件到国际大事,《茶水间三问》为听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1)纳税人的钱不应该用来装修咖啡店厕所?
新加坡政府拨款1000万元资助咖啡店改善厕所卫生,引发热议。部分公众觉得政府津贴合情合理,因为咖啡店厕所供公众使用。不过,也有人认为,厕所的卫生应该由私人咖啡店业者自己负责,而不是动用纳税人金钱。本地“厕所先生”、世界厕所组织创办人沈锐华认为,咖啡店厕所不能视为公厕,若要补贴,购物中心、加油站等的厕所也有很多公众使用,那它们是否也应该得到类似津贴?
2)诈骗犯是否应该受鞭刑?
针对日益猖獗的诈骗案,议员陈有明医生(裕廊集选区)建议对罪行严重的诈骗犯施以鞭刑。这个建议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可阻吓犯罪,反对者则觉得刑罚过重,对跨国犯罪者难以执行。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回应时指出,鉴于一些诈骗罪行对受害者造成严重损害,内政部下来将考虑对一些涉及诈骗的罪行纳入鞭刑作为刑罚。
3)躺平还能拿奖?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设立“蜗牛奖”以整治“躺平”官员。此举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奖项可以有效督促官员,改进工作作风。反对者则担忧适得其反,打击积极性,甚至导致不公平指责和表面功夫,影响工作的质量。与其公开批评,不如改善制度,例如简化流程、提高透明度等,并设立奖励机制表扬员工,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本期内容(在播放器中点击书签,就能跳至对应的章节):
[00:19] 咖啡店厕所卫生,用纳税人的钱合理吗?
[04:51] 诈骗犯是否应该受鞭刑?
[08:47] 躺平还能拿奖?
每周三个问题,畅聊天下事。由《联合早报》音频编导吴婉君主持的早报播客《茶水间三问》,每逢星期五下午发布,解说新加坡海内外的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