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大厦巴刹与熟食中心将在明年进行短期修复和重新装修工程,已成立工作小组,对大厦的整修工程等进行磋商研究。

牛车水大厦小贩商联会会长陈铭涵(39岁)受访时说,大厦建筑老旧,通风照明都需要改进,电梯设施不足。“尤其熟食中心像个迷宫,摊位和区域等标识不清晰,空间拥挤导致行动辅助工具等难以通行,加上抽油烟系统老旧。商联会希望获得专家建议,进行装修工程彻底解决问题,才能让访客有更好的体验,吸引更多客流。”

商联会去年向负责牛车水—金声分区事务的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杨莉明反馈问题。随后由杨莉明牵线,在7月发起成立工作小组,以改善牛车水大厦巴刹与熟食中心的环境。工作小组的成员来自国家环境局、建屋发展局、惹兰勿刹市镇理事会等。陈铭涵作为商联会代表也是其中一员。

他说:“去年工作小组已举行两次会议,商联会已向小组提呈整修诉求,4月10日我们将进行第三次会议,继续就工程等事宜磋商。希望工程能尽量在三个月内结束,不影响摊贩生意。”

牛车水大厦于1983年开始营业。地下一层为湿巴刹、一楼为洋杂货区、二楼则为熟食中心。陈铭涵指出,大厦共有700多个摊位,其中熟食中心就有226个摊位。

延伸阅读

牛车水大厦巴刹怪象 标摊位囤货不开档做生意
牛车水大厦巴刹怪象 标摊位囤货不开档做生意
牛车水大厦今午关闭 小贩忙着卖完生鲜熟食
牛车水大厦今午关闭 小贩忙着卖完生鲜熟食

环境局曾在2006年耗资约2000万元,为牛车水大厦展开一年九个月的翻新工程,并在2019年3月至5月进行小规模维修工作。

环境局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牛车水大厦预计在2026年进行修复和重新装修(Repair and Redecoration)工程。工作小组在政府今年3月宣布小贩中心翻新计划(Hawker Centres Upgrading Programme,简称HUP)2.0之前就已成立,牛车水大厦的整修工程与HUP2.0计划无关。

HUP 2.0是一个专门为小贩中心基础设施升级而开发的国家计划。环境局目前正在确定首批翻新的小贩中心,将适时提供更多详情。

小贩中心整修工程一般每六年至八年进行一次

环境局发言人说,小贩中心的整修工程一般每六年至八年会进行一次,需时两到三个月,视工程规模而定。在整修期间环境局将为摊贩减免租金,当局也会依摊位供应情况,安排临时摊位,让有需要的摊贩在其他熟食中心或巴刹营业。摊位租金不会因修整工程上调。

经营巴刹酿豆腐摊的牛车水大厦湿巴刹层主席邱建达(47岁)说:“湿巴刹层有200多个档口,目前有60多个摊主在经营。其中有40多人也做批发生意。我们希望当局能帮这些摊主暂时迁至其他地点,好让他们不至于手停口停。”

他希望大厦能增设多一两架电梯。现在整栋大厦主要靠两架电梯上下,尤其湿巴刹层只能靠电梯和楼梯通往,这层也只有一处厕所,还得上阶梯才能使用,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是个挑战。

王一辉(75岁,退休人士)每周会驱车来买鱼、肉等,顺便到楼上的熟食中心用餐。他认为熟食中心应改进通风系统,湿巴刹地板防滑也不足。“从停车场下来湿巴刹只能靠电梯或走楼梯。这里电梯很小,早上人潮多时特别难等电梯。尤其送货的、推垃圾车的,还有客人都只能用这两架电梯出入湿巴刹。”

九记粥摊主林秀龙(78岁)认为熟食中心范围太大,若要彻底整修可能不只需要三个月,甚至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若真要关闭进行工程,我们应该会选择休业,搬去其他临时摊位还要花钱耗力。”

在洋杂货区经营鞋铺的王南生(72岁)也认同三个月的整修工程作用不大,“虽然停业会影响生意,但我宁愿选择时间长一点的大装修,这里的问题很多,天花板也老旧破裂,解决了才能吸引更多人潮。”

一些刚迁入不久的年轻业者则会考虑要求当局提供其他临时摊位。熟食中心的粥铺“第三代”今年2月中才刚入伙,摊主陈映庄(33岁)担心生意基础还没打好,明年就得暂时关闭整修。“三个月的整修工程也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