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局势动荡和地缘政治分裂,新加坡高等教育学府须坚持学术包容开放,方可成为吸引并留住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四(7月3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120周年校庆晚宴上以主宾身份致辞时,阐述了全球动荡局势对学术和科研领域带来的影响与契机。
他指出,全球科研人员多年来共同构建并完善统一的知识体系。无论是谁先取得突破,或是谁掌握核心专利,每一次新发现都必能推动新一轮创新。
不过,一旦全球大国间出现裂痕,学术与科学领域亦难免受波及。首当其冲的,便是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加剧,因为国际社会运行的逻辑将不再是效率至上,而是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
全球经济效率下滑也会导致各国在风险决策上更趋于保守,可能助长“强权即是公理”的体制,让小国难以求存。科学发展将因此而受阻,人类将难以再协力构建统一的知识体系,结果导致知识体系碎片化,创新进程停滞不前。
不过,维文认为,只要我国坚守开放包容、科学理性的发展道路,并与来自世界各地、拥有多元背景的人才合作,就势必能确保新加坡和国大成为汇聚全球人才的避风港。
维文:国大是摇篮堡垒发射台
国大的历史可追朔到1905年。当时的华族商人兼侨领陈若锦,带领一群商人上书英国殖民地政府,要求在本地开办可服务本地社群的医学院。
1905年7月3日,海峡殖民地及马来亚联合邦官立医学院成立,当时只有23名学生。这所医学院正是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的前身。
维文就是国大杨潞龄医学院校友,也是国大学生会前主席。在他心目中,国大是“摇篮、堡垒和发射台”。
他说,国大长久以来都是一代代学子孕育国家意识、身份认同、国民团结、独立自主、政治觉醒等意识的摇篮。
国大也是一个敞开大门的堡垒,放开胸怀迎接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思想,让我们能继续为世界发挥作用,但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堡垒始终在新加坡,以坚守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封闭的心态,守护我们的国家。
最后,他期许国大成为新兴工业技术的发射台,不仅在硬科学方面,还包括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以应对未来挑战。
陈永财:办校120年建国60年 国大见证国家建设历程
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致辞时指出,新加坡庆祝独立60年的同一年,国大迎来120周年校庆。“我们的历史,一半在建国之前,一半在建国之后。从殖民统治到独立,作为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我们的办学历程与国家建设交织在一起。”
他说,国大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每年招收7000多名本科生,大多数是新加坡人,为本地年轻人带来全球顶流教育,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我国现任内阁中就有过半是国大校友。
“教育是新加坡社会契约一个组成部分。国大培养了最优秀最杰出人才,进而提升了他们全家人的生活,也激励下一代实现抱负。 ”
约1900名杰出校友、业界领袖和国大师生出席晚宴,出席者包括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和人力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
晚宴也预示了国大120周年校庆一系列活动正式开跑,有校庆主旨演讲系列、“校友回校日”活动、摄影展等,将持续一整年至明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