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海鲜楼真的来自德光岛!开业50余年,疫情期间生意骤减八成之时也未辞退任何一名员工,第二代接班人挺过重重难关要让餐馆的历史传承下去。
德光岛如今以军事训练场地为人熟知,但早期的德光岛其实有民居,更有大德光岛和小德光岛之分,后来大小岛通过填海合并为德光岛。
大部分岛民当年住在大德光岛,而岛上有一家名为“德光海鲜楼”的海鲜餐馆,于1971年开张。
德光海鲜楼第二代接班人施静萍(52岁)日前接受《新明日报》记者访问时忆述,父母和他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德光岛出生长大,父亲原本以卖鱼为生,后来决定尝试开煮炒摊位,才有了“德光海鲜楼”。开张后,父亲负责烹调海鲜、母亲则煮家常菜和面、饭食等。
1986年,政府征用德光岛土地,一家人只能和其他岛民搬迁至本岛,由于想靠海继续经营海鲜楼,他们于是选择在樟宜村落脚开店。
施静萍说,当年要搬迁的消息对一家人的影响非常大。“妈妈一度很焦虑,毕竟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包括认识一辈子的朋友,然后又要担心生意做不起来。”
所幸,不少原岛民继续上门光顾,助餐馆度过初期的最艰难时刻。后来,疫情期间生意骤减八成,但员工仍不离不弃,施静萍表示一家人真的很感谢他们。“我们也谨记父亲教诲,员工也有家人要照顾,绝对不能拖欠薪水,那时候还留下了所有老员工。”
施静萍透露,父亲多年前患癌去世,母亲现在已不再掌勺,但还是坚持每天到店里看看。“她年纪大了,到店里活动活动,也帮助她保持活跃。”
海鲜楼如今由幼女施静萍、大姐夫和二哥共同打理。餐馆走过54载,施静萍认为,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不外乎是想保留父母的心血,以及老顾客的支持。“这里酝酿了两代人的回忆,希望餐馆可以继续经营,并将历史传承下去。”
因国庆影片回德光岛重拾回忆
德光岛原本有4000多名岛民,包括不同种族和籍贯以及军人,1987年演完最后一出酬神戏后,岛民渐渐搬走,当中多数岛民离开后几乎一辈子都没机会重返“故乡”。施静萍说,今年国庆有幸被庆典主办方找上,邀请他们录制视频,也让他们有了重返德光岛的机会。
“国家走过60载不易,我们父母那一辈也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现在所拥有的都归功于先辈的努力和牺牲。这次能回到岛上让我们非常兴奋,更是母亲离开后首次返回,所以感触良多。”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5年8月10日的《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