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废品回收业的“创三代”,郑俊瑚(38岁)没有继承父辈的传统生意,而是把家族三代人的“废品基因”与科技结合,让回收事业从“体力活”升级为“脑力活”。

郑俊瑚是循联私人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他与回收业的缘分,可追溯至祖父在牛车水南京街开设的旧货回收站。

童年时,他常看着哥哥姐姐在大账簿上,记录回收物的重量和客户信息。父亲接手后,把生意扩展到仓库和工厂。

在电脑还未普及的年代,郑俊瑚的父母已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早早送孩子学习电脑。每逢学校假期,这些电脑知识就派上用场,孩子们把工厂的纸质记录,逐一输入电脑。

郑俊瑚说:“那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废品和回收数据。”

延伸阅读

30岁借调巴黎开拓视野 分析师带国际经验回国推动能源转型
30岁借调巴黎开拓视野 分析师带国际经验回国推动能源转型
20年学舞贯通东西 实现跨文化交流
20年学舞贯通东西 实现跨文化交流

在他的记忆中,工厂并非肮脏杂乱的地方,而是充满乐趣的探险乐园。高耸的纸山、塑料堆和金属块,在旁人看来是“一堆废物”,对他而言,却是“一次次的冒险”。

从未纠结工作“体不体面”

他从未纠结这份工作“体不体面”,反而觉得新奇有趣。祖辈和父辈靠体力推动回收,把宝贵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成为流行词前,他们已是实践者。

郑俊瑚在大学修读金融和会计,最初在金融业发展,后来在父亲劝说下回归家族事业。他从基层做起,了解生意的每个环节,并意识到回收业是亟待转型的传统行业,而科技正是关键。

如今,他的公司已走出家族模式。相较于专注下游回收处理,他更注重废物管理的科技应用。他们开发网络平台、物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企业追踪、测量和优化废物回收流程。

“我们不再只是把垃圾从A点运到B点,而是帮助企业从源头减少废物,回收更多资源,并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从父辈的体力劳动,到如今的数据分析,几代人的使命始终未变——资源回收与环境保护。

环保也要温饱 兼顾环境与经济可持续

郑俊瑚谨记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环保也要温饱。”他认为,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兼顾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才能长久。

循联私人有限公司不久前入选百事公司(PepsiCo)第三届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决赛公司,有机会在百事公司的泰国工厂尝试用数据驱动的废物管理方案,帮助公司减少垃圾、提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