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今年双十一为何不热闹? 

11月11日,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邮区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新华社)
11月11日,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邮区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国年度“消费盛事”——双十一购物节昨天落幕。虽然电商巨头交出亮眼成绩,但整体气氛不如往年热闹,声势减弱不少。

没有显示实时成交额的大屏,没有铺天盖地的“战报”与热搜,也没有昔日“狂欢节”的浓烈氛围。有媒体直呼“今年双十一静悄悄”“双十一死于2021”。

不一样的双十一

双十一今年已迈入第13个年头。自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2009年11月11日首次举办“淘宝商城促销日”以来,双十一的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扩大,其他平台也相继加入。早在2012年,双十一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购物节。阿里首席执行官张勇曾将双十一形容为“商业界的奥林匹克”。

每逢双十一,各大平台都会提前敲锣打鼓、大肆宣传造势;网民也会提早收集各种折扣、抵扣卷,与亲友组团准备杀价或团购。10日晚,众人在平台上熬夜守候,再三确认购物车里放满要买的商品,待11日零时钟声响起,快速点击购买结账。然后就是充满期许的等待。

各大平台也会举办各类活动,最大型的莫过于阿里自2015年起举办的“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文艺晚会,阿里创始人马云每年都会在晚会上参与表演,是晚会的重头戏。

在2016年的“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文艺晚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右二)与美国巨星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右三)同台参与魔术表演。(互联网)

“狂欢”的高潮之一,是平台在11日零时起,会实时在大屏幕上滚动销售数据,节节攀升的数字让围观者感受双十一的“激情与热血”,各大平台也会提前晒出“战报”。

双十一线上活动结束后,线下的物流“盛况”便开始。爆满的仓库,川流不息的快递员,在校园、住宅区堆积成山的货物……都是独属双十一的景象。

反观今年双十一,网民的讨论似乎没往年热闹,平台的造势也比以往少。阿里依旧举办了天猫晚会,但今年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马云没亮相。各大平台一改往年“喜报式”宣布实时成交状况的做法,而是等到今天才低调公布。

这并不意味着双十一的销售额缩水。与之相反,天猫与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今年都交出了好成绩。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元(人民币,下同,1144亿新元),同比增长8%。京东的交易额则为3491亿元,同比增长28%。

官方的整顿与管控

虽然数据亮眼,气氛却比往年含蓄安静。究其缘由,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官方的管控压力。10月25日,中国工信部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电商平台立即全面自查自纠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

在去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中,天猫用大屏幕投射实时销售数据。今年各大平台都放弃了这种做法。(互联网)

11月6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提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促销行为、严格规范广告发布行为等八项要求。

地方政府也各自采取监管行动,例如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上周五(5日)就召集阿里巴巴华南公司、美团优选等16家广东辖区的重点电商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对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予以提醒告诫,并就规范开展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进行行政指导。

中国官方对电商平台的整顿其实早就开始了。

从去年底以来,中国监管部门开就始以反垄断、网络安全等为由,整顿互联网行业的“资本无序扩张”。

中国国家市监总局4月10日指阿里自2015年起对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商家在其他竞争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违反《反垄断法》,罚款182.28亿元,就被视为一种信号:中国野蛮生长的平台经济已经进入严格监管期。

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证券时报》,今天更发表一篇给双十一泼冷水的文章,反映出不认同双十一那种肆无忌惮地“狂欢”“狂买”、消费主义氛围的态度,文章将其形容为“平台急于求成、商家迫于无奈、用户困于算计、快递疲于奔命,过节变成了‘过劫’”,并主张平台不应再把成交额奉为圭臬,而应加快从营销导向切换到科技导向,“希望双十一能从流量大战、销量大战变为‘含科量’大战,成为平台和商家展示一年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果的节日”。

这足见官方对双十一“盯得很紧”。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就告诉英国广播公司,各大电商平台因此是刻意地在双十一保持低调。

价格优势不在 竞争对手四起

双十一买气逐渐趋于平淡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电商的价格优势大不如前。双十一多年来能吸引消费者,是因为当天有大折扣,消费者按捺的购物欲等着在双十一释放。但消费者比较后发现,今年双十一的部分商品似乎也没以往那么便宜。

云南省昆明市一些商家11月11日推出线下“双十一”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一名顾客在实体店里挑选心仪的鞋子。(中新社)

自媒体“巨潮商业评论”就指出,像阿里这样的商业机构,必须要赚取利润。因此中小商家承担了越来越重的流量费用,这导致中小型的经销商和企业无力继续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

此外,有些商家抓住消费者等双十一捡便宜的心理,推出一些花样百出的折扣,但实际价不比平时便宜。中国消费者协会11月4日就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所谓“价格优势”,有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另一方面,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一些消费者赶在双十一大买特买、囤积货物,最终发现有很多商品是不需要的,反而比平时理性购买更费钱。

与此同时,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也被拉长,天猫从10月20日开始就开启双十一预售;京东双十一从11月10日晚8点开启,消费者也不用再苦等至11日凌晨抢购。

况且,即便错过双十一,下个月还有双十二,明年1月还有新年促销……知乎论坛上已有网民整理了今年所有的大型促销活动,单看天猫,每个月都有几场促销。所以,双十一的热度已被淡化。

11月11日,澳门网红余佩欣在直播介绍产品。传统电商平台正面临直播平台的挑战。(新华社)

此外,传统电商平台近年也受到直播带货、社区电商等模式挑战。更多人选择在直播间直接下单,或者通过社交平台购物,省去了挑选、比较商品,加购物车再结账的过程。有了更多选择,电商平台的双十一的活动热度自然有所降温。

一名消费者告诉《证券时报》:“通常直播间的优惠力度会比平台大,我平时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已经挺优惠的了,没必要在双十一凑热闹。”

疫情零容忍降低购买欲?

中国政府对疫情零容忍的政策、措施,或许也对双十一的买气有点降温作用。据华商网报道,因疫情影响,很多快递公司在网购端口受限关闭。此外,商品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按疫情防控要求,很多小区无法进入,投递难度非常大。

11月1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银川邮区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车间进行消杀作业。据了解,该中心采取闭环管理、进出场包裹多次消杀、分级分拣包裹等措施。(新华社)

从消费者的角度想,如果在购物高峰期的双十一下单,商品很可能被困在运输瓶颈中,需要等很久才能收到,那还不如在其他时段消费。

官方监管压力、价格优势削弱、竞争对手崛起、疫情防控严密等因素,使今年的双十一失去往年嘉年华式的狂欢与热闹气氛。

或许在未来,双十一原有光环将彻底黯然失色,成为众多促销节的其中一个。正如《红星新闻》的评论所言:“可以预计,未来分秒滚动的数据大屏或将很快淡出历史舞台,双十一不会消失,但会越来越归于日常。”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