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候变化研究:本世纪末每年料至少41天气温破35度

最新研究显示,在高碳排放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年均气温,预计每10年会上升0.55摄氏度,比过去40年的0.24摄氏度增幅还高。到了本世纪末,年均气温预计上升0.6至5摄氏度。(萧紫薇摄)
最新研究显示,在高碳排放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年均气温,预计每10年会上升0.55摄氏度,比过去40年的0.24摄氏度增幅还高。到了本世纪末,年均气温预计上升0.6至5摄氏度。(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我国已完成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预计未来酷热天气会变得更频繁,在最坏的高碳排放情况下,到了本世纪末,本地预计一年仅有14天的每日最高气温会低于35摄氏度;在低碳排情况下,有41天会超过35摄氏度,明显高于以往年均的21.4天。

新加坡气象署旗下的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星期五(1月5日)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结果,根据低碳排、中等及高碳排放情况的模型预测,到了2100年,新加坡和东南亚的气温将升高、更多潮湿和干燥的极端天气,平均海平面也将加速上升。这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早前公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一致。

最新研究显示,在高碳排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年均气温,预计每10年会上升0.55摄氏度,比过去40年的0.24摄氏度增幅还高。到了本世纪末,年均气温预计上升0.6至5摄氏度。

过去40年来,每年平均有21.4天的每日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超过26.3摄氏度的夜晚则有76天。到本世纪末,每年平均可能有41至351天的每日最高气温会突破35摄氏度,多数夜晚的气温都会高过26.3摄氏度。

温度上升意味着处于高热应激(heat stress)水平的天数也会增加,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或有54天至326天的暑热压力指数达33摄氏度及以上,如果防护措施不足,中暑的风险更高。

极端降雨更多 10米风速更快

极端降雨也会更频发生,尤其到了4月和5月的季风交替期,发生频率或增6%至92%。此外,干旱天气也料更频繁,而且持续更久,平均每10至60个月就会出现一次旱季,即连续至少15天每日总降雨量低于1毫米,每次最长约三周。

此外,本世纪末的10米风速也更快,增幅可能高达两成。

至于降雨量,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6月至8月西南季风旱季期间的总降雨量,可能大幅低于1997年的314毫米历史新低,而且每三年就会低于记录。到了东北季风雨季(11月至1月),总降雨量估计偶尔会突破2006年的1507毫米历史新高。

以后极端降雨也会更频繁发生,尤其到了4月和5月的季风交替期,发生频率或增6%至92%。(邝启聪摄)

若碳排攀升 2150年海平面最高上升约2米

海平面方面,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了本世纪末估计会上升0.23米至1.15米,比上一轮研究预测的1米顶限还高,到了2150年甚至可能最高上升约2米。

文告说,现有科学能更好地理解南极冰盖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影响,因此本轮研究调整了预计上升顶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五在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研讨会上致辞时说,政府将拨资源与社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加强我国的气候应对计划。

她说:“随着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出炉,我们将检讨现有计划,确保其相关性。我们也将留意可能需要关注的新气候风险。”这包括应对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以及应对气温升高的影响。

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了本世纪末估计会上升0.23米至1.15米,比上一轮研究预测的1米顶限还高。(何家俊摄)

将与亚细安成员国分享研究结果

当局指出,我国未来的气候受全球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影响,所有国家都须努力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我国也会致力于在2050年前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会考虑研究总结的不同可能性,包括碳排居高不下的情况,确保我国保持气候韧性。

气象署接下来会将研究结果与亚细安成员国分享,并与国际组织和科学界合作,利用数据展开联合研究。

为加深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理解,国家环境局星期五宣布,在气候变化影响科学研究计划下,推出第二个征集计划书(grant call)活动,寻求有关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人类健康、水资源与洪水管理、海平面上升,以及海事基础设施和交通领域影响的研究提案。

去年底,当局已选出首批八个项目,这些项目将使用最新的数据,研究气候变化对病媒传播疾病的影响,以及对热带雨林景观的改变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