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我国水域将逐步部署智能浮标,以提升航运安全。这些浮标将配备环境感测器与通讯系统,实时传送海况数据至岸上。
律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穆仁理星期二(7月15日)为国际海上安全研讨会(International Safety@Sea Conference)致开幕辞时说,智能浮标能作为“数码哨兵”,支持安全的航运导航。未来也可扩展功能,直接向船只发出海况恶劣等预警。
今年3月24日,我国推出有助提升航行安全、运作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首个港口的动态实时数码复制品——海事数码孪生(Maritime Digital Twin)。智能浮标则是在海事数码孪生的基础上推出的。
穆仁理提醒,为应对替代燃料和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全球海事从业人员必须尽快掌握相关技能。他引述海事公正过渡工作组(Maritime Just Transition Task Force)的估算数据指出,到2030年,将有约45万名海员需要接受额外培训。
去年我国设立的海事能源培训设施(Maritime Energy Training Facility,简称METF)至今已培训了超过600名海员和海事专业人员,目标是到2030年代培训超过1万名海员。
他说:“要实现安全和高效的脱碳转型,我们就必须让全球海事劳动力队伍掌握应对新技术和替代燃料的知识和技能。”
穆仁理也宣布,代表全球超过80%商船船东与营运商的国际航运公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将在我国设立区域办事处。
这一进展体现了新加坡作为全球枢纽港和海事安全推动者的承诺,也将进一步壮大本地的海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