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世代 • 大专学生评论园地

交流站:英美校园示威的启示

字体大小:

美国多所高校的亲巴勒斯坦师生扎营抗议,引发暴力冲突,影响校内考试。5月2日,美国参议员桑德斯在参议院批评国会成员过度攻击示威者,忽视问题的根本——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及他所引发的巴勒斯坦人道主义危机。

美国校园的情况,相较于同样活跃的英国校园,显得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在伦敦大学学院,学生活动人士较早前占领了主校楼的一间教室,以此向学校管理层施压。那间教室被命名为“无种族隔离区”,成了亲巴支持者的安全交流空间,用来举办文学分享会、学术讨论以及其他具有教育性和包容性的活动,如巴西战舞卡波耶拉(Capoeira)舞会、斋月晚餐等。

与一些美国大学毫无谈判余地的态度相比,伦敦大学学院的身段比较柔软。在34天的占领行动后,校方终于愿意与学生谈判,校方做出一些承诺,包括审查校方跟涉及军事行动的军火公司的合作关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在六个月的示威后回应学生诉求,同意实施新的道德投资政策,支持加沙的教育重建,并写信给英国政府及议员呼吁停火。

美国警方和校方对亲巴示威的处理,在全球很多校园引发不满,许多大学如东京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也效仿美式扎营抗议。在英国,已有30多所大学出现扎营示威活动。其中,伦敦大学迅速回应,校长发电邮呼吁大家以和平、小规模方式展开示威。虽有警察到场,但没用武力,主要是确保示威能安全有序地进行。

全球高校学生和校方,对扎营抗议的立场各异。不论站在什么角度发出诉求,参与者都应该坚守非暴力、非歧视且合法的原则。不论初心多好、初衷多正,一旦采取不当手段,就会适得其反。以胡塞武装攻击红海商船为例,试图以暴制暴不仅触碰国际法,也会激起更强烈的反对情绪。红海危机导致运输成本和生活费上涨,影响许多普罗大众,即使胡塞声称攻击是出于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也难以服众。

英美学生示威的初衷是要捍卫基本人权,也表明这一代人决心要改变以巴冲突无解的困局。示威,主要是要引起社会关注、向决策者施压,但这并非是发表诉求的唯一方式。过度妨碍他人合法权利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如英国的“停止石油”运动,容易削弱抗议效力、背离初衷。在发出诉求时,若能尽量遵循符合当前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道德原则和法律标准,才可能获得更有效、更广泛的支持,让运动取得最大化成果,并促进社会的正向变革。

除了示威,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关注以及协助解决持续的巴勒斯坦人道危机,也至关重要。我国前总统哈莉玛、在槟城出生新加坡成长的战地医生洪瑞钗,她们利用各自影响力倡导人权;本地慈善组织如Love Aid Singapore,向加沙运送食物和帐篷等物资、资助当地数个慈善厨房的运作,以及救济约400名孤儿等。另外也有本地大学生举办读书会,深入研究巴勒斯坦历史文化,与专家学者积极讨论去殖民化等课题,反映本地青年愿意花时间深入了解国际问题,也热切想维护世界人权、探索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等。这一切都很重要,也能燃起希望的曙光。

作者是伦敦大学学院国际社会与政治学学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