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所闻

孩子夜归父母难眠 爱要怎么说

青少年外出夜归,父母不免担心;家长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才能有效跟他们沟通。(iStock图片)
青少年外出夜归,父母不免担心;家长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才能有效跟他们沟通。(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和朋友外出夜归,莫不让父母担忧,为此而产生的摩擦和不理解难免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如何确保青少年在外不惹事,又懂得自律,家长灌输正确价值观和保持良好沟通极为重要。

编按:社会新闻,有些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你我心声。家庭版推出“问有所闻”栏目,以新闻事件为引,请过来人及专家分享经验,供大家借鉴。

越夜越美丽,青少年晚上外出,和朋友看电影、吃饭或到度假屋参加派对,节目多姿多彩。然而,他们玩得尽兴,越迟回家父母就越担心。

根据网媒Stomp 4月底的报道,网民艾瑞克的14岁女儿称和女同学参加生日派对,家长后来发现地点在酒店房间,同房有七个男生,现场还有烈酒和电子烟。

孩子夜归,不知道他们在外面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会不会有危险或闯祸,这些都是父母的担忧。

谈到青少年外出夜归的情况,关怀机构(Care Corner)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组部门主管蓝惠群受访时说,她观察到一些小孩11、12岁开始独自出门,小六会考之后,开始约朋友出门看电影或到度假屋玩。上了中学后,有的青少年可能会在朋友家过夜,隔天早上一起上学。

青少年夜归两个案

夜归,可能是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部分,蓝惠群分享两个青少年夜归的个案。

个案1:15岁少年学校假期和朋友一直在外溜达,通宵没回家,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申请“家庭指导令”(Family Guidance Order),结果少年觉得父母不信任他,更不理睬父母,电话也不接。经过调解后,双方改善沟通方式,少年理解父母的担忧,父母也以较和善的方式说话。

个案2:一名14岁少女,她不时夜归,有时和朋友去看日出。为此,她和父母吵架,还赌气离家出走,妈妈因担心报警,警察找到她把她带回家,这样的情况发生好几次。后来,少女在外留宿,“吃了点苦”,决定回家。

关怀机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组部门主管蓝惠群认为,在管教青少年时,家长应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受访者提供)

蓝惠群说,青少年在成长发育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也想尝试。他们也注重朋友圈,想获得周围同辈的认可。这阶段,青少年情绪起伏比较大,一会儿感到开心,下一刻则易怒。家长了解这几点,就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感受和想法,促进沟通。

管束分寸要拿捏得当

科技发达,青少年有手机,呼朋唤友出门很容易,但父母却不一定能随时联络上孩子,走不进孩子的世界。

有的青少年把手机转至勿扰模式(do not disturb),手机短信已读不回,父母联系不到孩子,只能干着急。一些通讯应用如Telegram有私信或私密聊天功能,家长无从知道孩子和谁聊天、说了什么。有的青少年在社媒上也屏蔽父母的账号。

因此,平日的沟通很重要,管束分寸要拿捏得当。青少年已不是小孩,父母严厉管教,可能使他们更叛逆,但也不能过度放纵孩子。

如何设定规矩,视亲子关系而定,没有一定方程式,蓝惠群认为,家长和青少年沟通时,应保持良好开放的沟通方式,并给孩子灌输正确价值观。

和青少年有效沟通,不只是从上而下地命令或唠叨孩子,不听孩子的意见或了解他们的想法。比如,当孩子说要到朋友家过夜时,父母若立刻回答不可以,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霸权,难沟通,渐渐减少和父母交流,甚至隐瞒行踪。

蓝惠群建议家长说话时保持冷静,勿太情绪化,如果总是把“我是你的妈妈,你得听我的话”这句话挂嘴边,就少了商量和尊重。有的父母走铁腕路线,不顺从就不给零用钱,结果亲子关系更差。

与其事事阻挠或反对,家长应灌输正确价值观,孩子遇到情况时能做合适的决定。

在外诱惑多,青少年要懂得权衡事态轻重,适时拒绝诱惑。(档案照)

把担忧说出来

父母别只警告孩子“你不可以喝酒”,他可能会反问“为什么朋友可以只有我不可以”。应告诉青少年家长的担忧,并分析酒后可能会闹事闯祸的后果。

又或者,可以跟女儿说在男友家过夜,如果偷尝禁果会有怎样的后果。蓝惠群说:“有的家长觉得和孩子谈性事难以启齿,但可以通过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谈。告诉孩子若未婚先孕,父母担心孩子须面对的挑战,而不是说未婚先孕很丢脸。”

懂得权衡事态轻重,青少年可适时拒绝诱惑,也不会因同辈压力或被挑衅而做出错误决定。如果一群青少年在一起喝酒,即使被嘲笑是“妈宝”,也懂得坚守立场say no。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孩子邀约其他青少年朋友来家里过夜,父母应该如何处理,是否应该通知对方家长?

蓝惠群认为,除非已认识对方家长,否则不建议贸贸然联系,不同家庭有不同问题。若要通知家长,应由青少年自己联系父母。

育有三名青少年孩子的家长陈女士说,孩子有时候会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玩得太迟的话朋友会留宿。她说:“孩子与朋友在家里聚会,有大人在场,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即使要喝酒,也在我们管控得到的范围内。我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其他家长,应该由青少年他们自己通知。若他们和父母关系欠佳,那在我的家里至少有个安全环境,好过让他们在外头过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