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饮食文化同源而生,后来逐渐呈现各自特色。两位来自马来西亚柔佛昔加末的厨师,也有类似成长轨迹,因环境与际遇不同,如今各自在新马开餐馆。
周狄辉(Danny Chew,45岁)18岁到叔叔在英国的中餐馆工作,四年后回到新马发展。间中考取专业烹饪文凭,之后在一家餐馆工作八年,是该餐馆“摘星”重要推手。2017年周狄辉在新山经营私房菜馆,2020年回到新加坡开设娘惹餐馆“Bonding Kitchen”。
黄润晖(人称“外卖佬”)配合新书宣传,8月底到新加坡时拜访老同学。中学毕业后久别重逢,他们从一桌娘惹菜品味两地饮食文化异同,畅谈对当今餐饮业的一些看法,记者有口福和耳福,参与了他们两人的交流。
新加坡娘惹菜更精致
率先登场的精美拼盘小金杯(四个$20),让食客自己动手组合,体现餐馆“情感联结”主题。食材有水煮鲜虾、鹌鹑蛋、猪油渣等;沙葛用鲜虾汤焖煮,再加入香菇和五花肉。
小金杯造型很特别,杯沿往外开,有点像牵牛花。周狄辉告诉《联合早报》,小时候他常到朋友家串门,好几位朋友的母亲是娘惹,所以他尝过不同版本的娘惹菜。要达到记忆中的“开花”造型,下锅油炸时需技巧,因此餐馆的小金杯都是手工制作,不用成品。
单单这道菜的摆盘和卖相,外卖佬认为已充分体现新加坡娘惹餐的特色。他说:“娘惹菜系可以简单分成槟城派、马六甲派和新加坡派。槟城娘惹菜受泰国影响,马六甲派系香料浓烈。新加坡派系则更精致化,倾向于还原历史,以迎合国际化顾客对古早味的追求。Bonding的菜色很讲究,摆盘精致,注重细节。”
太多坚持没法传承
另一道娘惹五香肉卷($16)选用三个部位的猪肉,追求完美油脂和口感组合,全以手工切剁,再加入虾肉、香菇和马蹄等。
五香肉卷的馅料饱满,咬下时油香四溢,值得重点推荐。周狄辉却笑说:“可以介绍其他菜肴吗?这个工序很多,没有办法做多。”人手紧张是本地餐饮业者都面对的挑战,周狄辉选择在能力范围内做限量手工菜。
周狄辉说,每户家庭都有自己的娘惹菜配方,很难说怎样才算正宗。他推出的版本,是自己尝过后最难忘的味道。
外卖佬见过不少“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的老行尊,例如一名炒粿条老板,每天从早忙到晚又赚不多,孩子看了也不想接手,到最后只能结束营业。他总结:“如果跟不上时代,有太多坚持,到最后只会失传,根本没有办法传承,还谈什么正宗?”
在员工难请的大前提下,两人都认为应该善用科技,也不必排除预制菜。预制作业早已存在,不可能在顾客点一碗叻沙时,厨房才开始熬汤和备料。外卖佬也提出,一些业者添加化学成分,导致预制菜被“恶魔化”。现在有很多辅助科技和产品出现,是一个从手工到机器的过渡期,要看业者怎么拿捏。
娘惹菜的升华与创新
边聊边继续吃。传统风味和牛仁当($38.50)以超过15种香料和椰浆烹制而成,选用油脂比例更高、肉质更细嫩的和牛,味道和档次都提升。爆炒墨汁鲜鱿($26)以中式爆炒技法将苏东墨汁炒至浓稠,裹覆在鲜嫩鱿鱼上。
三道精致甜点娘惹椰糖班兰香珍露($8)、椰糖意式奶冻($8)和椰糖西米布丁($7)都蕴含巧思。意式奶冻(Panna Cotta)加入椰浆和椰糖,像是意大利与南洋在舌尖上的邂逅。
这一顿饭不只是数百年娘惹餐饮文化在餐桌上的延续,更是两位中学同窗情谊的延续。
当问到两位餐馆老板最喜欢的食物时,两人默契十足地给出一致答案:快熟面。忙碌时不会有饥饿感,回到家中只剩下疲惫;热腾腾的咖喱口味快熟面加一个蛋,就是人间极品。外卖佬给了一个小贴士,可以撒点捣碎的MAMEE妈咪干脆面。
出书畅谈餐饮魔咒
外卖佬曾到澳大利亚餐馆打工,回到马国后朝西餐发展。他第一次在吉隆坡开咖啡馆失败后东山再起,在吉打售卖西餐和当地料理。餐馆迅速扩张至五家,疫情期间再遭受挫。他和许多业者一样只能靠送外卖降低亏损,因此为社交平台账号取名“外卖佬”。
疫情期间起外卖佬经常发表贴文,分享自己在餐饮业的起落和心得,收获许多粉丝。大将出版社今年7月为他出版《餐饮魔咒:我在餐饮业的日子》,新书可在新加坡的友谊书斋和友联书局买到。
▲Bonding Kitchen
地址:277 Orchard Road #02-18, orchardgateway S238858
电话:8860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