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塞节浴佛大典 慈济静思堂逾百人参与祈福

20年来陆续都有参加慈济志愿活动的纪进源(右二)与妻子管士姹(左二)带着两名年幼孩子和侄女浴佛。(吴先邦摄)
20年来陆续都有参加慈济志愿活动的纪进源(右二)与妻子管士姹(左二)带着两名年幼孩子和侄女浴佛。(吴先邦摄)

字体大小:

逾百人星期三(5月22日)在卫塞节齐聚白沙静思堂,参与浴佛大典,为世界祈福。

卫塞节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悟道和涅槃的日子。配合节日,佛教慈济功德会(新加坡)于静思堂三楼的佛堂举办浴佛仪式,从上午9时开始,分三个时段举行。静思堂的一楼大厅也设有“流动浴佛”,让公众随时参加。

慈济义工潘佩汶(36岁)是这次活动的协调员之一。她受访时透露,以往每年5月,慈济都会举办“佛诞节、母亲节、全球慈济日”的三节合一庆祝会。今年,除了5月12日在武吉甘柏体育场举办的三节合一庆祝活动,他们也特地在卫塞节举办浴佛大典。 

“近来我们陆续听到不少民众反馈想要在卫塞节当天浴佛,所以今年我们就做了这种新的尝试,看看反响如何。”

20年来陆续都有参加慈济志愿活动的纪进源(45岁,土木工程师)与妻子管士姹(35岁,行政管理)带着两名年幼孩子和侄女前去浴佛。

纪进源说:“5月12日的那场活动,我们因为在马来西亚庆祝母亲节所以无法出席,今天刚好有空就下来了。虽然孩子还小,但希望他们参加这些仪式后,能留下很好的回忆,长大后会对这个节日更有体会。”

第一次参加浴佛仪式的陈汉毅(65岁,配镜师)是在一名慈济义工的介绍下,决定体验浴佛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佛教,并借此机会自省和改变自身不好的习惯,像是脾气烦躁的问题。

尚达曼总统祝愿佛教徒卫塞节快乐

尚达曼总统星期三下午在脸书发文,祝愿所有佛教徒有个充满意义的卫塞节。他说,观音菩萨受许多佛教徒供奉,当中“千手千眼观音”是最为突出的佛像之一,观音的千手和千眼象征着她能看到人间疾苦,并有慰藉苦难众生的能力。

尚达曼说,较鲜为人知的是,在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时,观音是以男性形象呈现,像是印度神像中的王子形象;几个世纪后,她开始被描绘成年轻女子的形象,随后再转化成抱着孩童或膝上有儿童的母亲形象。

他指出,无论男女,我们当今世界需要更多慈悲。“有人说,这个转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观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在东亚传统文化中,慈悲被视为女性特质。”

他也说,随着宗教因地制宜,互相借鉴,我们的许多宗教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