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岛将兴建至少8万个公共和私人住宅单位,包括在新开发的纽顿、乌节巴德申,以及杜佛—麦威邻里区。

市区重建局星期三(6月25日)发布《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勾勒我国未来10年至15年的发展计划。发展总蓝图每五年检讨一次,涵盖住房、就业、交通、气候应对与自然保育等关键领域。

新草案是过去两年向近22万名公众征询意见后制定,是市建局历来规模最大的公众咨询活动。

在住房方面,草案提出,未来10年至15年在全岛12个住宅区兴建至少8万个组屋与私人住宅单位,为国人提供更多市区及周边地段的居住选择,让更多人方便地在家附近工作。

其中,位于市中心的纽顿和乌节巴德申(Paterson)预计将分别兴建5000个和1000个私宅单位。

延伸阅读

别看新加坡小 还有很多地方可建新住屋
别看新加坡小 还有很多地方可建新住屋
分阶段发展巴耶利峇空军基地 德福区先行打造新一代邻里
分阶段发展巴耶利峇空军基地 德福区先行打造新一代邻里

在纽顿,邻近地铁站的新规划区将结合社区广场、商业设施和绿化走廊,营造“都市村庄”式的居住体验。附近的蒙克山路(Monk’s Hill)将改造成一条绿意步道,连接翡翠山(Emerald Hill),提升步行空间与社区凝聚力。

当局计划在乌节地铁站上方发展集办公、零售和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并建设连通乌节路与里峇峇利的购物步行街,提升通达性与商业吸引力。(市区重建局构想图)
当局计划在乌节地铁站上方发展集办公、零售和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并建设连通乌节路与里峇峇利的购物步行街,提升通达性与商业吸引力。(市区重建局构想图)

在巴德申,当局计划在乌节地铁站上方发展集办公、零售和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并建设连通乌节路与里峇峇利的购物步行街。新邻里区也会增设公共空间,打造便于步行和脚踏车骑行的环境。

位于纬壹(one-north)科技园区一带的杜佛—麦威(Dover–Medway)将发展全新的住宅区,首阶段预计建造约6000个组屋和私宅单位;毗邻的媒体城将推出约5000个私宅单位。这些住宅将配置休闲与社区设施,为科技、媒体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就近安家的选择,进一步壮大纬壹的创新生活生态圈。

市建局也计划在三个地段发展新镇,即三巴旺船厂于2028年停运后以及克兰芝前赛马场腾出的地段,以及巴耶利峇空军基地迁移后腾出的德福工业区。其中,克兰芝预计可提供约1万4000个住宅单位,德福与三巴旺船厂的供应量则仍在研究。

政府早前已公布,将在武吉知马马城珍珠山、滨海南、快乐山前吉宝俱乐部等地段建设住屋。

预计到了2030年,我国人口每四人就约有一人在65岁以上。随着人口持续老龄化,当局计划在更多社区增加社区关爱组屋(Community Care Apartments)和辅助生活项目,为年长者提供结合居住、看护与社交的服务选项。

徐芳达:我国须保持灵活性 不断调整国土使用计划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三为总蓝图草案主持推介仪式时指出,新加坡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发展成繁荣花园城市并非偶然,先辈的远见与周密规划功不可没。

他强调,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我国必须保持灵活性,不断调整国土使用计划,以应对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气候变化、住房需求增加,以及老旧市镇翻新等挑战。这须要政府、利益相关者与全体国人共同努力。

“过程中难免要做出取舍,也须通过讨论以寻求平衡。我们也将探索新科技、新设计理念与新方法,为实现目标创造更多可能。”

新加坡不具备把土地视为理所当然的条件,发展总蓝图展示了如何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激发出创意与创新,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徐芳达说:“这体现了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通过长远规划、审慎管理与全民参与,我们能够共同打造一个承载所有人的希望与梦想的新加坡。”

《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展览对公众开放,地点在市建局大厦一楼,展期持续至11月29日,入场免费。这个展览过后将在多个邻里社区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