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是企业的最大资产,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推出“扶持职员心理健康”手册,协助雇主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更完善的支援。
财政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黄伟中,星期一(10月13日)在心理健康联络网活动上,为“扶持职员心理健康”手册(Handbook on Supporting Employees’ Mental Health)主持推介。
新手册由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属下心理健康委员会三方工作小组编制,内容提供实用的指导原则和成功范例。手册提出的建议聚焦三大方面:打造积极的职场文化、建立支援系统,以及促进员工持续贡献,如协助康复中的员工重拾信心,顺利重返职场。
在营造积极职场文化方面,手册建议雇主采纳职场心理健康劳资政指导原则和工作场所心理健康手册,并鼓励领导层以身作则,营造关爱与包容的氛围。
若有员工面对心理健康挑战,企业可通过培训主管掌握相关知识、营造安全空间,并鼓励员工寻求帮助。
至于康复员工重返职场,手册建议企业制定相关计划,合理安排工作量,并提供必要支持,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在推出这本40页手册前,曾广泛征求劳资政三方伙伴意见,包括雇主、工会、人力资源从业者、社会服务机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及员工代表,并于去年10月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
雇主可根据企业情况与资源,灵活采用手册中的建议。若需心理健康培训或专业支援,也可参考手册所附的服务供应商名单。
黄伟中致辞时强调,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与身心福祉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安全且提供支持的职场,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发挥更佳表现,不仅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也有助于留住人才、提升整体绩效。
“良好的职场文化,不仅可预防心理健康问题,还能帮助受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人重返职场。”
800家企业参与心理健康联络网
黄伟中也透露,自2023年11月推出心理健康联络网以来,反响不错。参与公司从最初的54家增至800家,涵盖28万名员工。当中,有1000人已接受同僚支援、危机管理和重返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培训。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心理卫生学院高级顾问心理医生李清副教授受访时说,尤其在冠病疫情后,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不过,一些员工仍不知该向谁求助,或因担心影响工作而不敢开口;部分雇主也缺乏应对经验。手册的发布可为他们提供实用的参考与指引。
“对员工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助——照顾好饮食、睡眠、学习控制压力和运动,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人民行动党心理健康小组联合主席、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王心妍认为,雇主在援助雇员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例如考虑修改现有的病假制度,让员工在接受心理咨询时也能享有带薪病假。
她也提到,目前的心理健康资讯多以英文为主,非英文资源相对较少。她建议各母语媒体发挥平台作用,传递更多相关信息。
王心妍以今年初在选区举办的心理健康嘉年华为例说,活动以华语进行,吸引超过300人出席,反映居民对心理健康课题的关注,也有助提升公众认识,减少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