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研究发现,如果能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问题,特别是那些爱晚睡的“夜猫子”,可能有助于减少他们升小学后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这项研究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人类发展与潜能研究院(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研究员率领,是新加坡健康成长追踪研究(GUSTO)的一部分。

研究追踪399名儿童的成长过程,并在不同年龄观察他们的昼夜规律(chronotype),即个人更偏好白天或夜晚活动的倾向,进而分析这种特性与睡眠规律和行为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夜猫子”型的儿童,似乎最容易出现整体睡眠问题,例如入睡困难、难以持续睡眠,以及夜里经常醒来的情况。

研究指出,这些睡眠问题可能逐渐影响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行为,加剧他们上小学后的社会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症状,以及注意力和行为问题。

延伸阅读

本地研究:幼童若处逆境或加速大脑发育 不利认知和心理健康
本地研究:幼童若处逆境或加速大脑发育 不利认知和心理健康
研究:孩童18个月起定期上幼儿园 助提高学前学习表现
研究:孩童18个月起定期上幼儿园 助提高学前学习表现

研究也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以减轻睡眠困难和后续社会情绪问题的发展,尤其是“夜猫子”型儿童群体。

这项研究结果12月发表在医学期刊《睡眠医学》(Sleep Medicine)。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国大医学组织、竹脚妇幼医院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学中心(Amsterdam UMC)的研究人员,也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