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交棒黄循财

新柔长堤(白艳琳摄)
5月15日,公众观看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宣誓就职仪式的直播。 (彭博社)
黄循财总理的抱负必然是要在这个优良的基础上,更勇敢地想象未来,带领新加坡走得更高更远,不只是让大家变成“最好的自己”,也应该成为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国家”。(何家俊摄)
黄循财总理5月15日宣誓上任的同一天,国际非营利组织钱德勒治理研究院,公布2024年钱德勒良好政府指数报告,新加坡全体排名蝉联榜首。在三项指标排名第一:领导力与前瞻性、国家机构能力,以及市场吸引力。(王彦燕摄)
新任总理黄循财在宣誓演讲中说,年轻一代的新加坡梦,不只是由物质成功来定义。他承诺,政府将找到提高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新方法,并取得更好的平衡,让人们“工作有目标,生活有意义”。(海峡时报)
2003年10月28日,作者(右)以《联合早报》及U频道记者的身份,与时任副总理李显龙(左)做专访。(档案照片)
5月15日,黄循财(右)宣誓就职成为我国第四任总理。(路透社)
2012年1月25日,李显龙总理(最靠近镜头中央、穿灰色唐装者)以主宾身份出席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通商中国联办的新春团拜。在他身旁一起和与会者握手贺年的是宗乡总会会长兼通商中国主席蔡天宝。(档案照片)
5月15日总理换班,这是我国第三次换总理。(彭博社)
候任总理黄循财(中)5月13日宣布新内阁,委任贸工部长颜金勇(左)为副总理和保留现有副总理王瑞杰。(何家俊摄)
李显龙总理5月12日参观芬维尔区母亲节庆祝活动现场,与公众合影。(李冠卫摄)
李显龙总理(中)5月11日上午回母校国家初级学院支持Funtasia嘉年华,参观展摊和活动。(李冠卫摄)
在新旧总理交接之际,国人对于新总理会带来哪些新政策、新作风、新气象,肯定有所期待。(档案照片)
凡事有政府“罩着”,一些人变得不愿承担自己的义务,习惯依赖政府,期望政府介入民生事务,结果逐渐失去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导致社会的动力和创造力受损。(档案照片)
2022年4月16日,李显龙总理(左)在总统府举行记者会时,与时任财政部长黄循财握手。李总理在记者会上说明第四代团队如何推举黄循财为领军人物。(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右二)即将于本月15日把领导政府的棒子交给黄循财副总理(左二)。图为李总理5月1日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出席职总五一劳动节集会。职总会长丹娜乐芝米(K Thanaletchimi,右一)和秘书长黄志明(左一)在集会上为李总理送上纪念刊物《珍惜我们的总理:向李显龙兄弟致敬》。(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出席职总五一劳动节集会,许多职总会员和工会代表在散会前与李总理合影,不少代表还送上饱含谢意和祝福的纪念品。(叶振忠摄)
新加坡社会过去20年来变得较为宽松、开放,以及更具动感与活力。(王彦燕摄)
李显龙总理5月1日在劳动节集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李显龙总理在总结五一劳动节讲话时,向大家深深鞠躬,并感谢内阁成员、国会议员、基层组织、工运领袖、民事服务、以及每一名新加坡人所给予的信任、信心与支持。(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在5月15日正式从李显龙手上接过总理职位。(档案照片)
1979年9月7日,第一届推广华语运动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开幕礼,李光耀总理在主持开幕仪式时致辞,吁请华族社群多讲华语,少讲方言。(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左)5月15日正式将领导棒子,交给第四代领导团队选出的接班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克己奉公,鞠躬尽瘁,为其公仆一生画下了美好句点,也焕发不朽的启示:未来虽然不尽然在掌控中,但是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以大局为先、以和为贵、不懈进取,新加坡永远都能焕发生机、充满希望。图为李总理2月17日出席宏茂桥德义区新春晚宴。(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4月29日出访印度尼西亚,到位于西爪哇省的茂物出席由印尼总统佐科主持的新加坡—印尼领导人非正式峰会。图为李总理在萨拉卡文化遗产酒店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讲话。(海峡时报)
李显龙自2004年掌政以来,在原有的稳固基础上,继续推行以国人福祉为前提的各项政策,使得新加坡人民享有更为富裕的生活(档案照片)
李显龙在1984年从政,在2004年起接任总理长达20年。(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李显龙总理将在5月15日交棒,正式将他肩负近20年的领导棒子,交给第四代领导团队选出的接班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将在5月15日卸下总理职务。(李冠卫摄)
作者提到,李显龙总理在政治生涯中接受的考验和挑战接二连三,个人方面也面临多次的危机。(档案照片)
黄循财说,将在正式上任之前的几天宣布完整内阁名单,并透露李总理已经接受他的邀请,出任国务资政。(通讯及新闻部)
政治分析师认为,李显龙总理5月中交棒,很可能是为了让新总理和他的团队在下届全国大选前,尽可能有够长的跑道,并在全球局势变得更不稳定前,争取到人民全新的委托。(档案照片)
任何领导交棒都没有所谓的理想时机,但经济学者和经济师认为,我国目前的整体经济和财政状况,都为交棒提供了有利条件。 (档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