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后频繁停牌 中国官媒提示理性投资为狂热行情降温

字体大小:

来源:彭博社

中国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三(5月22日)上市交易,在沪深交易所因涨势迅猛频繁触发临时停牌,星期四早盘在深交所价格急挫后又遭临停。主流官媒接连发声,提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有风险。

证券时报头版文章强调,随着后续特别国债供应量增大,价格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市场利率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涨幅并不常见,且成交量较少,投资者还需理性对待。

一直以来沪深交易所的国债竞价交易因规模小、流动性差,较容易被少量资金影响,个人投资者在其中相对参与较多,而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银行间市场上,这只30年特别国债上市以来交投基本平稳。

“对于大多数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需要充分认识到持有超长期特别国债有风险且风险自担。”证券时报报道称。

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的研究主管治晓佳也表示,个人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产品市价波动容忍程度相对较低,考虑到超长期特别国债存续期风险,投资者将提高警惕。

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乏力叠加资产荒下配置需求强劲,债牛行情频现,长端国债一度领涨,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在近20年来低位附近徘徊。股市连三年下挫背景下,个人投资者也急于寻求收益更稳健的存款替代品,除了周三对超长债的狂热买进,本周一在商业银行柜台开售的首批超长期30年国债在部分网点亦开卖即售罄。

“中国居民‘存款搬家’的情况预计短到中期内将持续,如果央行后续下调政策性利率,银行存款利率也会继续下降,国债是具有安全性且收益率相对高的选择。”IN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ynn Song表示。

中国财政部星期五将发行第二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该20年期品种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市场关注一级市场招标情况。

2002年起,中国央行已经出台柜台债券相关规定并逐步扩大券种范围,目前有30家商业银行开办了柜台债券业务。为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今年2月起,中国央行、财政部数次发文,支持债券柜台交易。

不过ING的Lynn Song表示,现阶段散户直接通过柜台参与债券投资业务依然规模很小,预计短期内趋势也难改变。

中国的境内债主要是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持有。彭博根据中国央行数据进行计算,截至3月末,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634.6亿元,仅占全部债券托管余额的0.04%。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