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减少物价上涨冲击

物价可能持续上涨的长期压力,难免会在民众心中形成阴影,援助配套或许能应一时之急,釜底抽薪之道还必须是坚持经济转型,通过提高技能和生产力来增加国人的收入。(王彦燕摄)
物价可能持续上涨的长期压力,难免会在民众心中形成阴影,援助配套或许能应一时之急,釜底抽薪之道还必须是坚持经济转型,通过提高技能和生产力来增加国人的收入。(王彦燕摄)

字体大小:

政府昨天新推出总值11亿元的生活费援助配套,帮助本地家庭应对生活费上涨。这是继前天水费上涨18%,此前公共车资上调7%以及7月份电费起价1.2%后,当局对社会普遍的焦虑和担忧所做出的回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宣布配套的记者会上强调,政府会与人民风雨同舟,一起渡过难关,在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世界形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全球通货膨胀势头放缓程度不如预期,都会持续推动物价上涨。

和公共交通费一样,水费与电费上调,直接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开销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由于涨价相隔时间不长,很容易引发扩散效应,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比较大。可以预期,一般人每天光顾的小贩熟食与咖啡茶水,必然将水涨船高,接着起价。虽然当局一再警告商家要避免借机不当哄抬价格,可是不当与否的标准不易拿捏。11亿元配套包括现金和邻里购物券,相信多少能抵消涨价的影响。

物价可能持续上涨的长期压力,难免会在民众心中形成阴影,援助配套或许能应一时之急,釜底抽薪之道还必须是坚持经济转型,通过提高技能和生产力来增加国人的收入。除了需要耐心和信心,在这艰难的过程中更必须克制病急乱投医的冲动,特别是抗拒过度干预市场自由运作的诱惑。民众和商家的自然反应,不外是希望更多的津贴。当局用事后援助而不是在源头补贴的方式,让供需真实体现在价格上面,才是长远可持续的正确做法。

各行各业如今都共同面对能源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必然表现在消费者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上面。如果当局为了眼前的短期政治利益,不当介入干预市场,只会制造更多不容易预见的中长期后果。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消费税的调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公共开支的增加,只能通过加税或举债来支付。至今的教训表明,正是因为政府长期奉行财政纪律,拒绝寅吃卯粮的举债财政,才能在出现重大危机时处惊不变,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世纪疫情。

在理性层面,相信大多数民众都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事实也一再证明这些道理的正确性。但人毕竟不是纯理智的存在,情绪是不容否认的本能。特别是当日常生活的痛感反复被上涨的物价所刺激,难免就会产生怨天尤人的反应。因此,涨价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牵涉如何全面考虑社会反应的政治问题。政府长期以来能够坚持正确的做法,说服民众接受苦口良药,凭借的是长期所累积的互信。维系这一宝贵的政治资产,在当下通胀所带来的痛苦环境里尤为重要。

尽管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气须有所估计,也应当抱持一定的理解并设法缓和,情绪过高或者被刻意操弄成民粹主义,则必须予以抵制。这不能仅靠政府,国人也有义务避免自己的情绪遭利用。各国活生生的例子反复说明,一旦社会的基本互信被破坏,解决各种公共难题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11亿元的生活费援助配套在应对这轮涨价潮算是良性的起步,希望各方本着最大的善意,让这形成新的良性循环。物价上涨的冲击,在短期内应当不会完全消除,但只要有足够的信任和信心,必能让我们在中长期克服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