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叶孝忠:同而不同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在诗巫品尝到口感和味道像咸煎饼的油条。(叶孝忠摄)
在诗巫品尝到口感和味道像咸煎饼的油条。(叶孝忠摄)

字体大小:

在曼谷旅行,经常听到“same same but different”这句话。我喜欢这种暧昧的状态。你看到的是同还是不同?在马来西亚品尝美食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也经常会获得same same but different的美食体验。最近去砂拉越的古晋,尝试当地粿汁,虽然看起来是粿汁,但那滋味就是不一样,汤水中还带有药材味,粿片都是手工制作,和新加坡常用的工厂货口感也略有不同。

在仁嘉隆新村吃到带有蒜味的油条,难以忘怀。在砂拉越的诗巫,某家油条令人惊艳,像是油条和咸煎饼的结合体,餐室里的每一桌都有一盘,剪成一小块一小块,就像在吃咸煎饼,但它明明就长得像油条。咸煎饼和油条经常一起卖,相互影响也是很自然的。

福建面在新加坡、槟城和吉隆坡,可以是三种截然不同的滋味和卖相。就算是同样的食物,在新加坡叫菜头粿,在槟城则称为粿角;我们叫五香,他们叫卤肉;长得像印度罗惹的美食,同时可以称为pasembur或“鲜鱼”。究竟这些同宗同源的美食,如何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名字?它们会不会就像双胞胎,一般人只看到外貌的相似,却忽略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个体,有着鲜明的个性。在马来西亚吃半生熟蛋,喜欢点几滴的酱青,而我们则使用黑酱油。如果不是因为旅行,我们或许会自大地以为吃半生熟蛋只有一种方法。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