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迎接蛇年,美食记者的农历新年试吃也告一段落。不只有过一次这样的经验,第一道捞生每人一只鲍鱼,盆菜再来一只,接着蚝油青菜也是配鲍鱼,一个套餐下来就三只鲍鱼下肚。
四大海味“鲍、参、翅、肚”,鲍鱼因为珍贵难得而居首。早年上酒楼如果菜单出现鲍鱼,肯定是贵宾级待遇。农历新年买鲍鱼,送的可算是厚礼,“车轮牌”就更不用说了。过去十多年鲍鱼养殖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在中国。鲍鱼产量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那样“高不可攀”,从酒楼餐桌走进百姓厨房。
几年前超市一个一元的冰鲜鲍鱼引起轰动,媒体竞相报道。买回家要烹制得美味可口有难度,消费者更喜欢直接买罐装的。预制鲍鱼口味选择多,清汤、红烧、黑松露等,一罐三五只不到10元,直接倒入盆菜,下面炒饭都没问题。
半年前到中国潮汕地区,当地鲍鱼养殖业兴盛,无论火锅、砂煲粥或肠粉,都有添加新鲜鲍鱼的选项。在街边小店点了菜单上最“奢华”的鲍鱼肠粉,人民币25元(约新元$4.60)就有两只切花的新鲜鲍鱼,多幸福!
如今鲍鱼是吃得更多,但要尝到溏心干鲍就难上加难,不仅价格偏高,有些餐馆甚至也不供应。请教了几位师傅了解个中原因。主要是鲍鱼风干过程要反复晒制,干鲍的烹制非常讲究,所以一只要卖数百元。其次是餐馆不愿意厨师花这个时间,或者厨师本身也不擅长处理干鲍。干鲍要泡发洗净再煮软,然后加入老母鸡、猪排骨、金华火腿等慢煲,整个过程可长达一周或更久。
溏心干鲍的肉质紧实弹牙、色泽亮润,鲍汁鲜香醇郁。上一次品尝已是好多年前的事,差不多都忘记是什么味道了。
最近有幸两次尝到滋味难忘的鲍鱼,还差点以为是干鲍。一次是“宴”(YÀN)餐馆佳节菜单上的“蚝皇南非吉品鲜鲍伴生面”,另一次是利宝饭店陈进发师傅的私房菜“红焖南非四头鲍搭黑松露鸡肉酿冬菇”。无独有偶,这两道菜用的都是罐头鲍鱼当中高档次的南非四头鲍。鲍鱼很好,还遇上懂得驾驭的伯乐,将它提升至更高层次,这是食客的福气。
且别论鲍鱼的大小和品质,至少大家实现“鲍鱼自由”了,新年有机会吃上鲍鱼。“鲍”和“饱”、“包”谐音,“鱼”和“余”谐音,过年吃鲍鱼有包你年年有余、饱足如意的好意头。
鲍鱼是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品,不过嘌呤偏高,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者要适量。“鲍鱼自由”诚可贵,但如果让它继续成为一顿新春套餐当中仅亮相一次的闪光点,何尝不也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