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掌握何时应该运动,或许比单纯增加运动量更关键。
最新研究从人体生理时钟的角度出发,为健康老龄化提供全新视角。近期一项发表在《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的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时间和规律性,可能与心肺功能以及步行效率的提升密切相关。
该研究招募约800名平均年龄76岁的独立生活老人,受试者佩戴腕部活动监测设备,连续记录七天运动数据,随后进行心肺运动测试。
研究结果发现,白天活动量与休息期差异越大,即节律振幅越高,心肺功能与步行效率越佳。此外,每日活动高峰越早到来且时间越稳定一致,也有助优化这两项指标。
研究员指出,虽然已有研究证实运动有助健康,但这次的研究强调何时运动亦不容忽视。不过,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调整运动时间能直接提升健康,且研究对象仅限年长者。未来或可根据个体属于“晨型”或“夜型”活动类型的生理时钟差异,制定最适合的活动与治疗时段,以推动精准化健康管理。此举有望为年长群体以及更广泛年龄层的健康生活带来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