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大榜鹅园区建红树林温室 研究复原红树林生态

新工大红树林温室位于榜鹅社区内的绿廊,毗邻即将完工的榜鹅海岸地铁站及新工大校园,公众容易到达。这个温室不仅将结合苗圃、研究以及社会互动展出,而且靠近科尼岛和乌敏岛,有利于学者和学生就近进行红树林生态的研究与恢复工作。(新工大提供构想图)
新工大红树林温室位于榜鹅社区内的绿廊,毗邻即将完工的榜鹅海岸地铁站及新工大校园,公众容易到达。这个温室不仅将结合苗圃、研究以及社会互动展出,而且靠近科尼岛和乌敏岛,有利于学者和学生就近进行红树林生态的研究与恢复工作。(新工大提供构想图)

字体大小:

红树林的储碳能力是热带雨林的十倍以上,新加坡理工大学因此将在榜鹅新校区建造红树林温室,通过结合社区外展、培育苗圃和研究,为我国寻求可耐受气候变化考验和有效储碳的红树林物种。

新工大星期四(5月23日)宣布获得新加坡扶轮社基金会68万元的资助,今年7月将在榜鹅绿廊建造红树林温室,专注于保育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红树林、重新引进和恢复消失的物种。这个温室将毗邻即将完工的榜鹅海岸地铁站和新工大新校园,预计明年落成。

负责这个温室项目的凯撒原田(Cesar Jung-Harada)副教授说:“全球有70多个红树林品种,新加坡就拥有将近一半。我们也会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引入一些在本地已绝种的红树品种加以培育,包括寻求合适的土壤、微生物等。由于红树的死亡率很高,因此我们会与国家公园局紧密合作,研究并恢复它们生长的生态环境。”

他指出,新工大红树林温室的特点在于它将结合苗圃、研究以及社会互动于一处。“人们一般上很少可以在陆地上看见红树林,而这个温室就在榜鹅社区内的绿廊,公众随时可以轻松到达和观赏红树,了解本地生态遗产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温室将模拟我国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条件

这个温室将创建一个模拟新加坡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条件的受控环境,有助于研究人员收集更准确的数据以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确认有助于将碳封存最大化的红树林物种。

凯撒原田认为,如今大家都在谈论碳市场和碳排放,但有关碳的计算实际上并不容易。“在温室打造一个受控的环境,我们就可以收集到更准确的数据,例如学习碳计算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温室用土壤来分析其中的碳排放量,而不只是对着电脑学理论。这也有助于绿色事业人才的发展。”

这个温室日后也会成为一个教学、创新和试验的中心,并以乌敏岛和科尼岛的红树林作为试验点,让新工大师生随时实地学习红树林的培育法,从而能进行最贴近大自然、人工干预更少的红树林生态恢复工作。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见证了新工大和扶轮社基金会签署上述合作计划。她说:“新加坡是个岛国,时刻面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挑战,政府正积极带动朝2050年零排放的目标迈进,但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也至关重要。”

她指出,新工大的榜鹅新校园就在滨水区,对面就是科尼岛,这无疑是培育和研究红树林的绝佳地点,十分有利于恢复本地的红树林物种与生态环境。

新工大也计划在未来扩大温室的服务范围,同从事应用研究项目的专家、社区志愿者,以及公园局和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等机构合作,为本地和亚洲地区的研究与保育工作发挥积极影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