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导原则更新 更贴近本地环境

国家公园局于2020年首次推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导原则,协助发展商在展开建设工程前,了解工程对动植物的影响。(蔡家增摄)
国家公园局于2020年首次推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导原则,协助发展商在展开建设工程前,了解工程对动植物的影响。(蔡家增摄)

字体大小: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导原则推出四年后首次更新,增添了环境调查方式,以及收录更多贴近本地生态情况的海洋环境,包括沙滩、岩石海岸、深海区,以及海堤和人造珊瑚。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是环境影响评估的一部分,协助发展商在展开建设工程前,了解工程对动植物的影响。国家公园局于2020年首次推出这方面的指导原则。

政府在启动重大发展项目前,一般都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例如重新发展马城快乐山地段,以及在东海岸水域填海建造长岛等。

公园局说:“为了跟上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以及业界实践方式的进步,公园局自2022年以来,开始与环境顾问、自然团体和学者接洽,向他们收集反馈,以改善现有的指导原则。”

更新版指导原则收录新的基线调查方式

集合专家意见后,更新版指导原则收录了新的基线调查方式,例如设置雾网来查看蝙蝠的情况,以及采用样方法(quadrat plot)勘察蕨类,以及会开花的树木和灌木等维管植物。

样方法多用于地理和生态研究,指的是把一个小面积框起来取样,以此类推来研究一个较大的范围。

其他新增内容包括,建议发展商通过道路死亡调查,找出动物过马路的热点区;如何在夜晚施工时管理亮光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在砍伐树木和植被时让野生动物安全撤离。

在海洋环境方面,更新版指导原则收录四个新的海洋生态环境,即沙滩、岩石海岸、深海区,以及海堤和人造珊瑚,以反映我国对可能蕴藏本土海洋生物的环境有更深层了解。

对比新旧版本,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丹威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首个版本参考的主要是国外的指导原则,并非为本地环境量身定制的,新的则更贴近本地情况。

他以海洋环境举例说:“本地三分之二的海岸线是海堤,但原先的指导原则并没有收录这个海洋环境。海堤越来越重要,因为有许多珊瑚依附着它生长,如果在做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时没有考虑海堤,可能会导致物种流失。”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