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空间挑战 汤东线第四阶段采用不同地铁月台设计

由于土地空间有限,加东公园和丹戎加东地铁站采用叠式月台,也就是来回方向月台设在不同楼层。(李冠卫摄)
由于土地空间有限,加东公园和丹戎加东地铁站采用叠式月台,也就是来回方向月台设在不同楼层。(李冠卫摄)

字体大小:

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第四阶段穿梭于道路、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和商业建筑之间,由于施工和可占用的空间有限,七个地铁站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月台设计,减少对周围设施和居民的不便。

即将在6月23日通车的七个新地铁站为丹戎禺、加东公园、丹戎加东、马林百列、马林台、实乞纳,以及碧湾站,全长10.8公里,将地铁服务带到东海岸一带。

陆路交通管理局高级项目工程师李阳说,汤东线第四阶段地铁站的建造工程一般邻近现有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有时只距离建筑物围墙几米远,工地部分施工空间更窄至九米。

工程团队因此须进行广泛的勘察工作,并在设计上谨慎考虑,以减低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影响,确保设施运作不中断。

例如,丹戎禺站地铁隧道和下方的加冷—巴耶利峇快速公路(KPE)主要隧道仅距离37公分,与一旁的支路则距离2.6米远。加上侧面有住宅楼,导致地下空间狭窄,因此地铁站采用侧式月台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所占面积。

丹戎禺站是第四阶段唯一采用侧式月台的地铁站,也就是轨道在中央、月台在左右两侧。现有的杜弗和布莱德地铁站都采用这类月台。

有别于多数地铁站使用的岛式月台设计,侧式月台意味着乘客要到不同的月台乘坐不同方向的列车。

位于麦雅路的加东公园站也紧邻三座公寓,施工通道狭窄,因此工程团队选择加深加东公园站,以采用叠式月台的设计,即来回方向的月台设在不同楼层。

加东公园站也因此是第四阶段最深的地铁站,近30米深。

加东公园站紧邻三座公寓,施工通道狭窄。(陆路交通管理局提供)

另一个主要工程挑战来自于地铁站的地质环境。汤东线第四阶段邻近旧海岸线,沿线的土壤主要是松软的海洋粘土和泥沙,因此团队在挖掘隧道前,必须先注入水泥强化泥土,以确保工程安全且不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阶段地铁站一般也经历五到六个阶段的交通改道,以安全进行公用设施迁移等工作。根据个别现场情况,每次改道可长达三个月至一年。

马林百列站坐落于成熟和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地底下也有许多公用设施,例如电缆和水管。为建造地铁站,团队须在服务不中断的同时大量迁移这些公用设施,包括完全揭开和识别交错的电缆。(陆路交通管理局提供)

汤东线第四阶段通车后,全线约23万5000户居民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乘地铁出行。

为让公众熟悉新的地铁站,陆交局将在6月21日上午10时至晚上9时,于第四阶段七个地铁站举办预览活动,包括让公众免费穿行于这七个站。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