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中国作家王安忆(右)7月2日在“2025城市阅读节”上,就“历史和我”一题,与我国读者分享创作心得。图左为分享会主持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曾昭程。(关俊威摄)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副社长罗文燕(左二)和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晨(右二),在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左一)和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右一)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早报》与阅文集团将共同举办全球华文小说创作大赛,面向全球创作者征集优秀华文小说,每年举办,为期三年。 (萧紫薇摄)
“早报书选”在城市阅读节揭晓年度好书,由《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右一)颁发奖状给入选作者。左起:城市书房创办人陈婉菁(代林艺君领)、邓宝翠、潘佩冰、高艺出版社社长洪素梅(代李宁强领)、尤今、王润华、林恩和、海凡、叶孝忠。(关俊威摄)
icon
台湾作家龙应台(左一)携新书《注视—都兰野书》在“城市阅读节2025”的活动中,与近800名读者分享透过“注视”,对人与自然的深层思考。图为分享会后上百名读者排队等候签书。(陈渊庄摄)
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许文远星期五(6月27日)在第三届城市阅读节2025开幕式致辞时,强调了在AI时代坚持阅读的重要性。他也为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的新书《思索的长度》进行推介。(林明顺摄)
icon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左)在收录35篇人物专访的《思索的长度》发布会上,同《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韩咏红对谈,提到曾尝试访问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李云迪,却被对方以需要练琴拒绝接受访问,但最后还是写成一篇人物专访。她讲述的这个难忘经历,让出席发布会者发出一阵笑声。(林明顺摄)
在城市阅读节活动期间,读者可在“海鸥飞处——走进琼瑶的书房”特展上,近距离一睹琼瑶本人曾使用的眼镜、珍藏的香水、专用稿纸等私人物品。(林明顺摄)
猴纸剧坊创办人兼艺术总监何家伟(右)带领孩童操作布偶。(友谊书斋提供)
本地90后作家陈嘉炜将在城市阅读节上,分享其双语阅读心得。(档案照)
郑洁婧以“不知春将老”为笔名,在写作中梳理20多年游历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见闻。(作者提供)
王安忆曾获茅盾文学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红楼梦文学奖、纽曼华语文学奖,著作《长恨歌》被誉为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受访者提供)
小寒最新小说《你值得更好的》,以三名成长背景各异的高中生为主角。(梁麒麟摄)
语凡为精进诗艺学习不辍,无时无刻都不在思考创作的问题。(白艳琳摄)
周若鹏将在6月底来新加坡参与城市阅读节,另有脱口秀演出。(受访者官网)
新加坡前资深外交官马凯硕对一些新加坡人缺乏捍卫多边主义体系的意识感到担忧。(档案照片)
作家尤今的最新作品,着重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幸福和处世之道。(龙国雄摄)
日本驻新加坡大使石川浩司6月12日在日本驻新加坡大使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谈及他与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合编的新书《日出之国与狮城:日本和新加坡的故事》。(叶振忠摄)
《人工少女》是马华作家龚万辉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受访者提供)
今年阅读节首度引入篆刻艺术工作坊,由啸涛篆刻书画会主办,旨在推广这一融合书法、雕刻与文化美感的传统艺术。(啸涛篆刻书画会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宏杰将在2025年城市阅读节上,与读者分享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受访者提供)
为纪念已故父亲、著名银行家黄祖耀,泛太平洋酒店集团执行董事黄玮玲出版新书《亲情·友情·人间情》,讲述人生感悟。 (陈斌勤摄)
琼瑶孙女,插画家陈可嘉为“海鸥飞处——走进琼瑶的书房”设计本地独家布包。(林方伟摄)
蓉子拥有作家、慈善家、企业家等身份,唯写作是她终生欢喜的事。(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文化奖得主谢裕民将在2025年城市阅读节上,分享他创作的另类坚持。(受访者提供)